第A10版:论坛

探索农机服务组织综合化发展新路

——基于宁波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的调查

  □丁华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农机作业、农田灌排、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经营服务组织,支持农机等系统发挥为农服务平台作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农机服务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即在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作业中,切实提升农机综合服务能力。
  农机服务组织作为新型农业主体,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据统计,宁波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349家,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32家、农机维修网点209家、水稻育秧中心970个、谷物烘干中心126家、区域性农机化综合服务中心20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2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家。先后创建宁波市级以上农机示范社181家,其中16家被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3家被评为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有4名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被评为全国20佳理事长。
  近年来,宁波市高度重视农机服务组织培育,出台若干政策措施,完善服务功能,探索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发展新路,通过吸收社员,辐射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在发挥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的基础上,提升服务效能,有效解决了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难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综合服务效能提升
  日前,宁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总站对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实地调研,对综合服务效能提升及“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总体上看,全市农机服务组织的数量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服务环节从单一向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方向转变,服务范围扩大,更加贴近农户。
  创新模式。鼓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走股份制转型之路,是该市探索社会化服务机制的创新举措。目前,22家股份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拥有的农机具以大中型高性能机械为主,农机装备“高、新、全、专”。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将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农机具使用率从每年一季提高到每年三季,年使用效率提高3倍;单季作业量比平均水平提高1倍。
  提供“七统一”服务。借用农合联平台,积极推动供销合作社与农机合作社“联姻”,农机合作社开展耕、种、管、收、加、贮、销“保姆式”全托管或两个以上环节的“菜单式”半托管服务。为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内部采用“统一种子、统一农资、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的管理模式,实行“七统一”服务。据测算,每亩可节约成本150元。
  创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包揽了农业产业链的生产资料、农机作业、加工营销、技术信息等服务,破解一家一户、小农经营效益不佳问题。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经营利润点主要在于农资营销,如通过测土配方、智能施肥,每亩可减少化肥使用量15%至20%;对接市农资公司采购质优价廉化肥,相比市场价每吨低200至300元。同时,政策性收益也成为重要收入来源之一。“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现实问题,通过土地托管、流转等形式,在“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模式中,以“菜单式”“保姆式”“一条龙”等形式求得解决;“买农资贵”“卖农产品难”等困境,也在农机服务组织功能拓展中得到缓解。实践证明,向综合化发展是农机服务组织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
  缺人才、缺技术。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普遍反映,随着经营规模和服务范围的扩大,农机全程机械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应时而生,但综合服务的庞杂业务令成员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团队应接不暇,合作社亟需的管理人才和实用技术人员“招不到”“留不住”。日常管理信息化系统和作业质量智能监控平台,也由于缺乏相应人才、技术,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和综合效能的提升。
  用地难、融资贵。“用地难”是合作社一致反映的问题,难在没有建设用地指标,部分合作社只能取得设施农用地指标,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等业务难以扩展。合作社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年利息也要8%至9%,利率偏高且贷款手续繁杂。
期盼释放政策红利
  鼓励土地流转或托管,向规模经营要效益。当前,粮价持续走低、租地成本却居高不下,合作社负责人普遍反映盈利困难。大规模土地流转或托管是新时期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实践探索,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出台鼓励政策予以支持。
  督促相关政策措施落地。目前,合作社发展中面临的用地、融资、人才、技术等制约因素,在部委和省市现有的扶持政策中基本都有涉及,因此,一方面要强化农业农村政策实施情况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让政策落地,释放红利,如机库建设用地问题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政策试点,细化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如合作社信用贷款政策等。
  制定建设规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以机械化作业服务,带动产前农资统购,促进产后农产品初加工和营销的新模式。农机化生产服务是看家业务,农机服务部门要主动作为,统筹谋划,制定发展规划,出台建设规范,配套扶持政策,使其发展壮大成为开展全程全面机械化、承担农机化公益性职能任务的重要载体。
  分类推进综合农事服务。目前,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统筹衔接,定位于示范社的“升级版”“扩展版”。全程机械化重点看服务能力、规模和质量,是基本要件;“综合农事”领域广、链条长,要因社、因地、因人制宜,可作为选择项。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在粮食主产区起步快,需求更迫切,可优先试点挂牌建设。
  作者单位:宁波市农业机械化服务总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