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早上5点多,浦江县郑宅镇红光村支书王国庆的手机响了,是党员王真荣叫他一起去检查农户的垃圾分类情况。原来,该村党员干部轮流检查垃圾分类,已成为每天早上的“必修课”。这一制度在合并到红光村之前的三雅村,已坚持了4年。
2015年,三雅村“两委”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制订了考核办法,把垃圾分类与党员联系户制度结合捆绑考核,并列入好家风指数考评。坚持日查、周评、月汇总制度,将每天的检查情况,分“好、中、差”3等记录在册,由村监委主任每周进行统计,确定红、黑榜名单,网格联系党员同时“陪榜”。“党员和干部必须带头,做好示范。”王国庆说。
党员带头、红黑榜等,这种认真劲,感染着村民群众。村民王红星主动要求加入村监督小组,义务支持垃圾分类工作。85岁的村民黄银花,除要求子女做好分类,还经常参与公共环境清扫。日复一日,三雅村通过垃圾分类带动着村庄环境美化,从行政推动逐步演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家家户户形成了比净比美的新风尚。垃圾分类正确率已达到95%以上,三雅村被评为县十佳美丽村、四星级秀美村。
去年底,三雅与地畈村、上新屋村合并为红光村,三雅的好做法推广到了全村。如今,整村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 郑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