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三门渔民跨国养青蟹

小海鲜“出国”了

  日前,三门县涛头村村支书林后宜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有关负责人签订跨国小海鲜开发合作协议。“协议签订以后,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养殖基地,将作为该高校的科研实践基地,高校的技术专家团会参与交流青蟹养殖技术和青蟹幼苗的培育。跨国养殖,既能开发马来西亚当地优势青蟹品种,满足东南亚市场需求,又能弥补春冬两季国内青蟹市场的空白。”林后宜说。
  据林后宜介绍,2016年以来,他和村民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以及非洲等地积极进行青蟹跨国试养。“今年5月,马来西亚考察团来三门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小海鲜品质赞赏有加,有了合作意向。”
  近年来,三门着重发展湾区经济,通过连续十七年举办中国青蟹节,开展小海鲜音乐节和中国小海鲜博览会等活动,打响“鲜甜三门”区域公用品牌。同时,三门与浙江海洋大学等多家高校院所合作,向冷链物流、产品加工、渔旅融合等方向全链式发展。“目前,我们的养殖模式和养殖种类已形成有效的互利作用和级联效应,特别是贝藻养殖模式,能有效削减三门湾海域的氮磷营养盐水平,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三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小海鲜的“鲜”,带来百家旺。去年,三门小海鲜产值超50亿元,全县小海鲜养殖从业人员增加至10万余人,带动农户人均增收1万多元。
赵静 鲍雯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