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文摘

桦树皮“画”出脱贫致富图

  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甘河镇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传统的民族手工艺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画出了一幅脱贫致富的新图景。“桦皮画是北方林区一种特有的工艺品,它以白桦树上老化剥落的树皮为原料,经过烘干、烙烫和拼接加工而成。”张玉华是一个在桦树皮上作画的人,她说,桦皮画所表现的是一种来自山野的纯真和自然的美丽。
  为了能更好地传承这项民族手工技艺,张玉华在2004年成立了桦皮画制作公司,将桦皮画通过产业化的模式进行推广。
  当地人喜欢把张玉华的公司称为“爱心工厂”,因为这里80%的员工是听力和语言有障碍的残障人士。“工厂里的残障员工一部分是林业困难职工,一部分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张玉华说,“桦皮画只要经过简单的学习培训就可以上手操作,他们在听力和语言上的障碍并不会影响制作桦皮画。”
  从最初的5个人到现在的30余人,张玉华的“爱心工厂”规模慢慢扩大,同时增加的还有残障员工的人数和他们的收入。
  武占军是甘河镇的一名聋哑人,自2008年加入“爱心工厂”到现在,他做桦皮画已有11个年头了。“我们在工厂学会了制作方法,厂里还给我们提供原材料,在家就能完成制作。”武占军的爱人谭秀芳说:“我们家做桦皮画一个月能挣1500元,日子宽裕了很多。”“现在在工厂干活的贫困户主要还是在甘河镇周边,下一步准备帮助旗里更多地区的贫困户通过做桦皮画脱贫增收。”张玉华表示。
(据新华社 朱文哲/文 2019年6月2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