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雕花印糕板记录绍兴老底子的美食

  雨后的绍兴西街透露着江南古城的韵味,临近中午,走在叮咚的石板路上,鼻尖的空气中也开始夹杂着各种不同的美妙滋味。丁关根的木器店就隐在西街中,十平方米左右的老房子没有什么醒目的标记,门口只飘着一面“木器店”的小旗帜,铺面前放着不少木制品,最醒目的就数各种印糕板,上面的一笔一划,每一道刻痕都是丁关根的手迹。
  印糕板是制作绍兴传统糕点的木头模子。从前在江南水乡一带,每到逢年过节、造屋上梁、添丁进口、拜寿婚嫁,家家户户都要用米粉做一些糕团。糕团往雕了花的模板上一扣,倒出来就是一个精美的小糕点,再放灶上蒸一蒸,就是一道美味。这些做糕点的雕花模板就是印糕板。“每年清明节回绍兴的时候,我母亲除了做咸味的艾饺,还做甜味的艾糕。记得小时候,我外婆也经常做艾糕,用印糕板压出豆沙枣泥馅的艾糕。因为一年只吃一回,所以记忆中的这种糕点特别好吃。”丁关根说,从祖辈到他这里,三代人都没有离开过西街,现在的店铺,就是父亲和祖父制作木器的地方。“祖父辈做木桶、饭桶,到了我父亲这一辈开始做乌篷船的船桨,所以做木器是我们家的传承。”丁关根拿着刻刀在一块即将完工的印糕板上做最后的修饰。他说,纯手工的印糕板已经很少有人做了,一块印糕板从木料的切割到最后的打磨,仅是一个花纹印槽就需要花费至少2个小时。不同的花纹需要不同的刻刀,手边20余把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的刻刀就是这位木器师傅的“吃饭家伙”,用完了就会被好好收藏起来,放在高处不让人乱碰。前几年,丁关根在雕刻的时候,一片小木块溅入左眼,现在左眼几乎是失明的状态。“当时就差点不做了,现在只能陆陆续续做一些定制的。”他说。“手工的印糕板相对于机器制作的,更容易脱模,因为我们在制作的时候都是斜着刻下去的,底部窄口子宽的造型脱模更方便,机器制作的往往是上下等圆。现在不少年轻人也喜欢自己制作糕点,所以会有人来定制纯手工的印糕板,每年清明节前的生意还不错。有些家长还会用这些印糕板充当孩子玩橡皮泥的模具,所以我们这里也有不少卡通造型的图案。”他笑着说。“真正的传统手工艺要传承下去其实真的很难,也不知道自己哪一天就不做了,还是顺其自然吧。”丁关根表示。
王敏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