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抓住垃圾分类契机治理白色污染

  范荣在《北京日报》撰文说,“全球90亿吨塑料制品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在最近召开的某环保论坛上,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在发言中剑指塑料垃圾的环境成本之高。触目惊心的数字,让不少网友惊叹:“塑料正在毁掉我们的家园。”
  塑料一度被视为科技之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制品“回收难、降解难、处理难”弊病日益凸显,触目惊心的“白色污染”越来越演化为一场“生化危机”。有调查报告显示:超过270种物种因塑料缠绕而受害,已发现超过240种物种误食塑料致病,其中就包括人类自己。
  有学者预言,到2050年,全球塑料垃圾比海洋鱼类的总重还多。这样的论断或许夸张,但着实点出了一个问题:对塑料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到了必须革新的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有先行者尝试把生活废塑料制作成隔音材料、电视机壳、汽车壳等,效果不错。但要看到,白色垃圾再次进入经济循环,显然是建立在有效分类的基础之上。在这方面,中国还有不小差距。前些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地在落实层面正拿出“细招”“狠招”。可以说,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中国的垃圾分类迎来新的契机。下一步,需要社会方方面面都能配合行动,将对“白色污染”的担忧化为保护环境的行动。
  只要每个人都能为环保舍弃一点便利,每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生态理念,必将集腋成裘,换回更多绿水青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