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浙江种植业

采桑叶如同割韭菜

桑树草本化种植让农民省工省力

  “以前养蚕最费时费力的就是采桑,采桑叶的‘手速’经常拼不过蚕宝宝的‘吃速’。不过,今年我采用桑树草本化种植技术,种植草本桑,采桑叶就像割韭菜一样方便,又省力又省工。”桐乡市石门镇东池村蚕桑大户倪建根告诉笔者。
  笔者走进倪建根的标准化桑园,看到了一块试验田,一窝窝像韭菜一样的植物,这就是老倪口中的草本桑。这些桑树只有十几厘米高,连主干都没有,枝桠上冒出一簇簇细密的嫩叶。倪建根介绍,这就是“桂优62号”草本桑”,和老品种桑树相比,草本化桑树明显“个子”矮了不少,光泽度好,叶片肥厚。
  “你看它长得像韭菜,很快就可以收割,我们采桑叶的时候也像是割韭菜一样。”倪建根说,这种桑树最高能长到60厘米,它的叶子不用摘,而是用机器收割,连着枝桠嫩茎一起割,割一茬长一茬,桑叶一亩能产上万斤,产量比传统桑树要高10%以上。
  倪建根种桑养蚕快40年了,对这块“神奇桑树”的试验田充满期待。他说,目前大部分农户都种植老品种的桑树,桑树栽下去至少要经过3年成长期才能收获桑叶,而草本桑当年种当年收,每隔50天到60天就可以割1茬,一年可以收5茬,这种桑树长出的桑叶全是侧枝,更适合机械化运作。
  老倪算了一笔账,以前每养10张蚕种需要安排4个人采桑叶,人工工资就接近5000元,而用机器采摘后,每天采的桑叶能顶上6个人的工作量,至少能省下4000元。
  据了解,桐乡目前种植桑树约有10万亩,在种桑、采桑、养蚕等环节,采桑是最耗时耗力的。桑树草本化种植技术搭配桑叶收割机,为当前蚕桑业面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后继乏人等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宋彬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