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设施栽培 绿色防控 精深加工

小杨梅成就大产业

  □本报记者 姚力丹
  这个月,我省各地的杨梅都进入采摘旺季。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广杨梅设施栽培、严把质量安全关、开发精加工产品,杨梅产业发展向着绿色、生态、高质量迈进。
设施栽培 技术兴梅
  用“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值千金”来形容兰溪的大棚杨梅再合适不过了。“我们的杨梅一个月前就开始采摘了,尽管价格高达每公斤120元,但因为上市早很走俏,早就被预定了。”兰溪市马涧镇下杜村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陶奉源说。
  马涧镇下杜村有着“杨梅专业村”之称,村里的山头上绵延着成片的杨梅设施大棚,面积有几百亩,这其中最显眼的要数新农夫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陶奉源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拥有大棚杨梅120亩。“今年气候适宜,杨梅品质好,目前合作社日产量有500公斤以上,客户主要来自兰溪本地和周边县市,还有部分通过网络销售。”陶奉源说,与露天杨梅相比,大棚杨梅上市时间要早10到15天,品质也更好,因此价格普遍较高。
  记者从兰溪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当地杨梅种植面积有7万亩,年产量2万余吨,年产值在2.6亿元以上。兰溪杨梅一般在5月底到6月初成熟,比其他杨梅产区提前10天左右。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大棚杨梅面积达到800亩,使得杨梅上市时间又提早了15天左右。
  倪晓军是下杜村的一名杨梅种植大户。在他看来,杨梅品质越来越好,得益于种植技术的提升。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推广,他尝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甜头。“我们的50多亩果园里,有30多亩进行了设施栽培,杨梅采摘期从20多天延长到了35天,经济效益也从亩均3000元左右提高到了3万元。”倪晓军算了笔账,今年以来,靠着这50多亩杨梅,他已入账60多万元。
绿色防控 品质兴梅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杨梅质量安全,大力推广杨梅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浙产杨梅质量安全很有保障。
  “我们的杨梅主要采用物理防控。”仙居县三井杨梅观光园负责人蔡华军告诉记者,他们合作社安装了光谱灭虫灯、诱捕器、彩色黏性纸,这些物理防治措施不仅保障了杨梅品质安全,还有效防控了杨梅病虫害。
  为确保每颗杨梅都是安全的,近几年来,仙居将绿色防控作为主抓手,以技术培训为依托,狠抓杨梅质量安全管理。在20个乡镇(街道)组建了90多支绿色防控专业队伍全面开展统防统治,推行物理诱杀技术,并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购买杀虫灯、黄板等免费发放到300多个杨梅生产重点村,给杨梅种植户发放《仙居杨梅农事操作记录本》,指导果农做好杨梅生产操作、农业投入品、产品流向等农事记录。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有1个省级杨梅示范区、25个高标准仙居杨梅示范园区和65个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面积达6万多亩,投产杨梅园物理防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县梅农质量安全培训覆盖面达100%。
  为让每一颗杨梅都经得起检验,仙居还建立了30个杨梅质量安全检测站,配备了专业的农残检测仪等相关监测设备,进行属地质量安全检测,检测面覆盖全县投产杨梅园和杨梅市场。杨梅成熟季,相关部门每天都会对全县的杨梅进行抽样检测,不让一颗不合格杨梅流入市场。
  在杨梅主产区青田,当地全程实施杨梅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诱虫灯、糖醋、黄板“三诱杀”和网室避雨栽培技术,“拉网式”开展上市鲜果质量安全检测,实施产品二维码全程追溯。目前,全县杨梅主产区标准化生产率已达到70%以上,累计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18个,推广杨梅病虫害统防统治2万多亩,建设杨梅绿色防控示范基地4.5万亩。
  为从源头上确保杨梅质量安全,今年,我省还开展了杨梅生产用农药投入品监测,共抽检宁波、台州、绍兴等杨梅主产区的15家农资经营主体48批次相关农药产品。
精深加工 市场兴梅
  兰溪与上海之间相隔300多公里。原本,对于杨梅这种“娇贵”水果来说,想“走出去”难度着实不小。然而今年,兰溪奉源食品科技公司就与上海吉万商贸公司签订了杨梅浓浆销售协议,让兰溪杨梅轻松“走进了”上海大都市。
  杨梅上市期集中,保鲜难是业内公认的问题。为了解决杨梅保鲜难题,延伸产业链,今年,兰溪奉源食品科技公司投入2000万元建造了杨梅深加工生产线。鲜果验收、冲浪洗果、去核酶解、浆渣分离、杀菌冷却,经过一道道严格工序,不易保存的杨梅就被加工成了便于储存和运输的杨梅汁,预计该工厂全年可生产杨梅汁3500吨。
  据兰溪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每年夏天,都会有不少兰溪梅农“探路”上海市场,但普遍存在保鲜运输成本高、精品化程度低等问题,效益得不到保证。与此同时,本地不少普通杨梅则存在旺产不旺收现象,有时近一半烂在地里。现在,兰溪奉源食品科技公司的杨梅生产线每年可以消耗1万吨左右的杨梅鲜果,相当于全市杨梅产量的三分之一,旺产不旺收的状况将得到根本改变。
  产品深加工是杨梅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的必然产物,也是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作为杨梅主产区,仙居在我省率先探索杨梅深加工业。现在,当地已有十多家杨梅加工企业,其中还有2条投资总额近亿元的万吨杨梅深加工生产线,可年加工转化近4万吨杨梅,开发出了杨梅干红、杨梅原汁、杨梅浓缩汁、杨梅醋饮等十多个系列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还出口国际市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