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90后“诗人”回山村种蓝莓

  •   眼下正是蓝莓成熟的时节,位于平阳县鳌江镇梅源社区七星村的瑞皇蓝莓生态园,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采摘。“90后”小伙林昌,是瑞皇蓝莓生态园的主人。2013年,林昌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下简称“温科院”)毕业后,因为听力障碍,找工作屡屡受挫,于是决定回到家乡种蓝莓创业。经过6年摸爬滚打,如今,他的蓝莓园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条集种植、采摘、酿酒为一体的蓝莓生态产业链。每年蓝莓采摘季,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增加村民收入。
      从创业初期的心酸坎坷到土里掘金小有成就,林昌是如何坚守的?近日,笔者走进七星村,了解林昌扎根山村的创业故事。
    大学毕业面临失业 回到山村种起蓝莓
      七星村位于平阳七星山顶部,平均海拔400米以上。“七星庄园”位于村口,林昌的家紧挨着庄园,他的蓝莓基地就在旁边的山坡上。笔者在蓝莓基地看到,好几个山坡都种了蓝莓,枝头挂满果实。林昌说,他一共种植了6个品种2万多株蓝莓,种植面积100多亩。
      谈及为何回山村种蓝莓,林昌告诉笔者,因为家族遗传,他有听力障碍,2013年从温科院毕业后,由于与人沟通困难,找工作时没有企业愿意接收。“当时挺受打击的,找不到工作只能自谋出路。”林昌说,他大学读的是园艺技术专业,学过南方特产果树的种植,实训时接触过蓝莓,知道蓝莓是个好东西,于是决定回山村老家种蓝莓。“老家这块山坡,抛荒很多年了,杂草比人还高,除草、铲平、开沟培垄等前期工作就花了半年。”在林昌和他家人的努力下,原本的荒山变成了错落有致的梯田式土地。蓝莓对土壤的要求非常苛刻,还需要增施泥灰改良土壤,以达到蓝莓种植所需的土壤条件。当第一棵蓝莓苗种下的时候,林昌的蓝莓创业梦也开始发芽。
      虽然学过蓝莓种植,但创业之初,林昌还是遇到了很多难题。“第一年投入了10多万元,试种了3000株蓝莓,由于病虫危害,且缺乏种植经验,成活率只有70%。”面对技术问题,林昌请教了温科院园林与水利专业学院老师,并参加学校组织的蓝莓种植培训班,理论结合实践,慢慢积累种植技术,第二年种植成活率达到80%以上。在他的呵护下,2016年,蓝莓树终于结出少量果实。看时机成熟了,林昌注册成立了平阳瑞皇蓝莓种植合作社。
    山区自然条件优越 蓝莓通过绿色认证
    “今年是蓝莓正式投产第三年,去年的产量约2500公斤。”林昌说,今年蓝莓长势很好,颗粒大,水分足,产量应该比去年高。
      因为地处山区,空气、土壤、水源等条件好,去年林昌种植的蓝莓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笔者了解到,林昌种植的蓝莓主要靠游客采摘为主,附近山下的水果店也偶尔会来收购,但收购量有限,剩余的蓝莓就拿来酿酒或制成蓝莓酱。去年采摘期因为遇到梅雨季节,前来采摘的游客不多,收入仅三四万元,为此林昌酿了很多蓝莓酒。
      走进林昌家的酒窖,一股酒香扑面而来。30来只封紧的酒缸整齐地摆放着,每缸约有100公斤。“采摘、清洗、碾碎、发酵、窖藏、过滤、装瓶都在合作社完成,蓝莓的新鲜度有保证,酒的品质自然就好。”林昌的妈妈说。
      林昌向笔者展示了他自酿蓝莓酒的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他说,现在已经申请了商标“星山蓝语”,接下来将尽快申请酒类经营许可证,并做好包装设计,通过多种渠道销售。
      近日,林昌参加了由省农业部门举办的全省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提升班,学习绿色食品企业的操作规范等相关知识。除了外出学习,林昌现在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山上。
      闲暇时,林昌会喝点自酿的蓝莓酒,灵感来了也会创作几句诗。“等闲春风几度红,换得人间又一重”“流金掩月轮,残影绕当楼。孤星缀夜峦,独吊一山秋”……林昌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很多自创的诗句,以及蓝莓园的照片。
      笔者了解到,林昌读书时就爱好诗歌,曾发表过不少诗,是同学眼中的“诗人”“才子”,如今他又多了一个外号“蓝莓才子”。
      “现在空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果园里要做的事情很多。”林昌说,一年四季都要除草、防治病虫害,还要定期修剪枝叶。蓝莓成熟后,常被山上的鸟类偷食,损失不小,接下来他要搭建防鸟网,还准备盖温室大棚,提高产量和品质。另外,在产品包装、销售方式等方面还要加强学习。“做农业就是要不断投入,还要耐得住寂寞。”在林昌看来,每天在山里和果树打交道,很考验耐心和毅力,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才知道。他非常感激在困难时期给予他帮助的人。“我们种蓝莓,政府给了很大支持,每年都会有补助,加起来有10多万元。灌溉用的水管、近2000米的操作道、水池等蓝莓园配套设施,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起来的。”林昌的妈妈说。
      随着蓝莓基地的逐年扩大,林昌和家人平时忙不过来,会雇当地村民来帮忙除草、修剪枝叶或采摘蓝莓。“像除草,女工100元/天,男工200元/天。”林昌说。
      鳌江镇梅源社区党委副书记温正派说,林昌的蓝莓园种植面积扩大后,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从刚开始为了生计回山村创业,到现在小有所成,林昌把梦想深植在家乡的土壤,让它茁壮成长,还成了当地一处别样的风景。谈及未来,林昌充满信心地说:“下一步要把蓝莓产业做大更强,同时走多元化种植路线,目前已在试种费约果,希望创造更多价值,造福乡邻,回报家乡。” 温振赛 余少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