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敢叫荒山披绿装 昔日“愚公”今“创客”

张式庆将“三个念想”变成现实

  •   端午小长假,天台县平桥镇容田农场内,不时有自驾游客人驱车前来。看着果园便道上的一长溜车辆,张式庆满是汗珠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今年65年的张式庆是天台县平桥镇溪边张人。2013年,他在亲友的一片质疑声中,承包了邻村约500亩荒芜贫瘠的山地,被人们戏称“愚公”。经过6年的汗水浇灌,他硬是叫荒山披上了绿装,那连片的水果林也变成了花果山。
      从去年开始,张式庆在种水果、卖水果的同时,寻思着卖服务、卖文化。他在园区的帮助下,推出认购、认种、认养果树服务,并引进研学游,由“愚公”变成了新时代的“创客”。
    熟悉的山地长满荒草,他看不惯——
    “我想让这片地长满水果”
      张式庆是个种田好把式,每年种10来亩水稻,养几十头肥猪。一次与人闲聊时,讲到邻村的那一片荒山,他一时很受触动。“我是看着那片矮山长大的,以前吃不饱时还有人种,后来全部长满荒草。”张式庆看着可惜,就有心承包荒山。
      起先,他只想承包一小块地,扩大养猪的规模。不想,才跟村里商量,就有许多村民主动前来联系,希望把地租给他。张式庆不想让村民觉得自己“挑肥拣瘦”,一一应承了下来。“大多数是山坡地,像样的平地没几块,又全都是赭色的硬土,还长满了芦秆和荆棘,根本种不了庄稼。”听说要承包大片的土地,家人一致反对。他爱人甚至骂他是不是“神经搭错线了”。
      张式庆像是没听到一般,顾自与村民接洽,到最后,流转的山地近500亩。这时,这个庄稼汉对这块不能种庄稼的山地动起了别的心思:“庄稼种不了,水果总可以种吧?”他寻思着把这片山地变成一座花果山。
      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张式庆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想像着有一天荒山改变了面貌。在完成山地流转后,家人的怨气还没消,他却做起了水果挂满枝头的美梦。
    什么困难都不怕,没什么苦是他吃不了的——
    “我想让丰收早点到来”
      开垦土地第一天,张式庆着实惊出一身汗。他自以为力气大,能挑两百斤担,但在一两人高的芦秆前,他花一天时间仅清空20来平方米。
      清理杂草尚且如此困难,那平整土地就更别提了。500亩山地,得清理到何年何月?不得以,他租来挖掘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慢慢清理。
      而更让他吃惊的是,挖起来的土层只有20厘米左右,种作物根本不耐晒。张式庆说:“以前大家都说这片山地,月亮都能把庄稼‘晒’死,我还有点怀疑。可看到挖出来的土层,让我不得不相信,但也没退路了。”
      张式庆对其中350亩可开垦的山地,进行深度翻耕,使土层增加到80厘米,并整理成块状。单这一步,他就投入近100万元,花费了一年多时间。
      那一年里,张式庆在荒山上以木棒为柱,以塑料纸为帐,过起了野人般的生活。妻子张月明说:“他凌晨4点就起来到养猪场喂猪,然后整天忙着种果树,几乎天天要忙到晚上10点后。”
      每天忙活十七八个钟头,张式庆的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头一年他就掉了20斤肉。见到他时,他双手托住腰部,说:“腰椎病有点严重,压迫到神经,双脚像是踩在棉花上似的。”
      艰苦的日子里,张式庆的规划慢慢成型,他要打造四季果园:“春天有柑、夏有枇杷、秋天有梨和无花果、冬天有枣。”他有一个朴素的信念:用一把老骨头换一座花果山,值!
      可能是老天爷有意要考验一下他,第一年种下的梨和无花果,长势并不好,特别是近50亩无花果,本到第二年就会结果子,却只长了几片稀稀拉拉的枝叶。不得以,他只好忍痛将辛苦种下的无花果全部铲掉。
      不过,张式庆并不气馁,他一边自学,一边请来行家,边种边学。五六年下来,他不仅成了猪场里400头猪的医生,还成了350亩果园的护理员。
    传统农业告别“传统”,他在尝试——
    “我想把这块山地变成一块‘试验田’”
      别看张式庆一身农民打扮,但他的心里却有着一个产业工人的梦想。作为农业园区联合工会的会员,他不单自己变工人,还要优先让流转山地给自己、参与干活的村民一同转型。
      张式庆说:“在这里干活的,忙季有40多人,淡季有10多人,他们流转山地有一块收入,平时干活的收入更多。”6年多来,他每年单工资支出就要40多万元。为了大家能定时拿到足额的工资,张式庆一家人在支出上的节省到了苛刻的地步,张式庆甚至5年没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
      干了大半辈子农业,这一回,张式庆自己也觉得新鲜。这次不只是种点有机水果售卖,而是要卖文化、卖服务。
      首先,张式庆和子女们商量,给那片山地起了个诗意名字——容田农场。他说:“容,就是包容、笑容,是一种情怀;田,既是农耕之本,又寓意产出的甜蜜。”
      容田农场所在的三吴村,在宋代出过一个“大家”,族谱上记载着先祖陈咏(原名吴咏)著《全芳备祖》的事迹。《全芳备祖》被后人誉为“世界最早的植物学辞典”,这为容田农场发展提供了神来之笔。张式庆说:“我在农场里专门开辟了2400平方米的平地,用于研学。”这位平日里忙于农活的农场主,在听说天台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后,他有心将农场作为研学的一块“试验田”。
      去年该县推行以“认购、认种、认养+电商”为主要内容的“天台大农场”模式后,张式庆开始反思传统销售的缺陷。最近,他在农业园区的帮助下,开展了线上线下的活动,重点通过线上开展认购、认种、认养活动。“比如认购一株白沙枇杷,我保底收成20斤水果,提供6平方米菜园体验农耕,同时免费提供烧烤器具、土灶等。”张式庆说,我们种地的老观念要跟着时代转变,否则就会落伍。
      在5月中下旬枇杷成熟季节,有数千名游客、网友涌入果园,并有200多位省内外网友认养了500多棵果树。张式庆高兴地说:“我已经看到了今后的发展前景。”
    徐平 茅蔚
    张式庆对采摘后的枇杷树进行修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