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头向上伸,兆天晴;向下伸,有大雨。”“狗刨塘,雨发狂;狗洗澡,雨要到。”自小,林荣华就对爷爷林志尧研究的气象谚语耳熟能详。
在路桥区金清镇金星村,林荣华的老家旁,有一个气象哨。他清楚地记得,爷爷每天早上8点、下午2点、晚上8点,不论刮风下雨,都会去气象哨观测天气。气象哨也是林荣华童年最喜欢去的地方,那里还养着许多小动物,金鱼、泥鳅、黄鳝……
爷爷的气象谚语
“1952年7月,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金清镇半夜发起了大水,整个镇一片汪洋,许多庄稼被淹没。这一年,许多人食不果腹。”林荣华说,作为村支书的爷爷痛心之余,便自建了气象哨,决心研究气象,让村民们和庄稼少受天灾之苦。
此后半个多世纪,林志尧走访老渔民、老闸工、老船工,慢慢收集起来的各种气象资料,总结了300多条气象谚语。
1972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其间提出想去杭州。林志尧成功预报了尼克松到杭期间的天气。为此,林志尧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他的气象哨也名声大振。
林志尧记录气象后,会专门请人画手工画,把气象状况展现出来。受爷爷的影响,林荣华也学着用土法研究气象。“蛇过洞,大雨到;大蛇出洞,大风大雨……根据小动物的生活状态判断天气,很奇妙。”
今年,91岁高龄的林志尧腿脚不便,已无法再独自前往离家100多米的气象哨。令人欣慰的是,“气象谚语”成功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40岁的林荣华成了年轻一代的传承人和推广人。
请画家创作油画
2012年,在广州做生意的林荣华,从一名油画爱好者开始,慢慢成为了一家画廊的老板,之后他在路桥妙智街上开了一家名为芳草地艺术馆的画廊。
作为“气象谚语”传承人的林荣华,一直思考如何将爷爷研究了一辈子的心血保存下来,并进行推广。他想通过创作油画,将气象谚语呈现出来。林志尧听到孙子的这个决定,十分支持。
2014年,林荣华邀请了10多位画家,全国各地跑,“哪里有符合谚语中气象状况的,就跑去哪里。”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创作,林荣华终于请画家们把将近300条谚语画成了100幅画,一幅画中大多包含两至四条气象谚语。为了方便观摩学习,油画的右下角都附上了相应的气象谚语。这些画全都收藏在他的芳草地艺术馆内。
在艺术馆东北角的展示厅内,一幅幅“气象谚语”油画正有序排列在墙角。“有的谚语不适合创作油画,也有的要好几句谚语才能创作一幅油画。”林荣华指着一幅雨中桃花开的写生作品,告诉笔者,“这幅画配上的谚语是,桃花开粉红,后期梅雨多。桃花开紫红,后期少梅雨。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根据桃花开时的颜色和天气状况,可以判断梅雨天的雨水量。
在林荣华看来,这些是最珍贵的藏品,“画廊里其他油画都是可以出售的,但这些不行”。
如今,观测气象的技术不断发展、成熟,早已不再依赖于土法观测。但林荣华觉得,爷爷的这些研究仍然很有价值。“至今,这些观测方法依旧有效且准确,它呈现的不仅是气象,更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为了推广气象谚语,林荣华又开始琢磨一些新方法,“比如把气象谚语融入到文创产品中,在扇子、坐垫等商品上印制谚语和图片”。如今,林荣华正在努力寻找能够合作推广气象谚语的平台。
颜玲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