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乡村治理——喜看全国典型“浙三味”

  □本报记者 蔡希师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首批20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浙江的桐乡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宁海小微权力清单“36条”、象山村民说事3个典型上榜。56年前,浙江“枫桥经验”享誉全国,喜今日,以桐乡、宁海、象山“浙三味”为代表的我省乡村治理实践,又在广袤大地上奏响基层善治之歌。
  “多年来,我省各地结合实际,探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涌现了多种富有生命力的乡村治理做法。94%的村建立村民议事、民主恳谈会、民情沟通日制度,98%以上问题在乡村两级得到有效解决,大多数农民关心的事项在基层得到落实。”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36条”清单,透明村务得民心
“‘36条’的出台,让我们村基层工作更加透明、公开,在工作中实现了村干部清白,村民明白。”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村支书周方权说的,正是2014年颁布的《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这份清单,涵盖村级重大事项决策、项目招投标管理、资产资源处置等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及村民宅基地审批、土地征用款分配、村级印章使用等17项便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村干部小微权力内容全覆盖。“我们村是‘36条’清单实施的试点,自实行以来,改变一天比一天明显,村干部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周方权告诉记者,由于村级基层工作的特殊性,从前村里的工作无论做得多么公正、公开,总有村民质疑是否合理合规,干部有没谋私利,工程是否包给了关系人……老百姓不信村干部,村干部的工作很难做,如履薄冰。“我们现在所有的工程,都是通过‘五议决策法’后,再进行实施。”周方权说,“五议决策法”,就是通过党支部提议、村委会和村监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民评议5个步骤,来进行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大家都按流程来,谁也做不了假。推行“36条”以后,村干部用权做事有了规范,老百姓放心了,干部腰杆挺直了,村庄建设发展提速了。
  记者从宁海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将继续强化村组织的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村级工程建设、老年协会资金资产管理等专项治理,运用“四种形态”严查违反“36条”行为,倒逼清单制度执行到位。
村民说事,说出和谐美乡村
  “村里的事,村民说了算”,自2009年以来,这成为了象山县乡村治理工作的一条“金科玉律”。通过10年的实践探索,村民说事构建了以党组织为核心,以“说、议、办、评”为主要内容的制度体系,实现了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基层治理方式创新。
  “村民说事这种模式,让村民们都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有事摊到桌面上说,化解了村民与村干部的矛盾,也能化解村民之间的矛盾,是乡村治理的法宝。”涂茨镇旭拱岙村村支书葛聪敏告诉记者,之前,该村赌博比较严重,在村民看来,平时玩玩并无大碍,但村干部认为必须遏制、以免形成恶劣风气。在治理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召开村民大会,让“村民大家来议”。“多次的村民会议,让大家看到赌博对个人和家庭的危害性,纷纷出主意,制定了防治规章和办法。”葛聪敏告诉记者,村民协商成立了文工团,丰富业余生活,大家在闲暇时跳跳舞,唱唱歌……“现在,村民聚在一起商讨文艺节目时,还会讨论村里的事。村风村貌变好的同时,村委会决定的工作也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
  到目前,象山“村民说事”制度已覆盖至全县的镇乡(街道)、行政村,收到各类议题5.1万多项,解决率93.8%。“村民说事”,说出了更有活力的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象山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要求,不断创新实践,推动村民说事迈向2.0版,探索形成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样本。
三治融合,乡村善治靠村民
  桐乡市开发区(高桥街道)越丰村的“三治融合馆”,“三治缘起”“三治探索”“三治融合”等多个部分,集中展示了越丰村开展三治建设的起源、特色和经验成果。“‘三治’模式的实行,让我们村在改善发展环境、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村支书沈春雷告诉记者。
  2013年以来,桐乡市先行先试,探索开展“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实践,形成了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百姓议事会、乡贤参事会和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简称“一约两会三团”)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治理机制。“近年来,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自觉性越来越高。”沈春雷告诉记者,为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决策和治理的全过程,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村里把一些法律法规管不到、村规民约管不好的事,交由道德评判团来议。如对毁坏绿化带种植果蔬的行为,通过道德评判团劝导说理,最终让农户自行纠正,实现了由老百姓自己来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管理自己。5年来,全村信访事件与行政诉讼案件零发生,矛盾纠纷零上交。“越丰的成功,是桐乡‘三治融合’实践成效的一个缩影。”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5年来,该市刑事警情下降34.3%,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下降42.5%,上访下降36.2%,纠纷受理下降26.5%。长期困扰基层的一些难点工作和社会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桐乡将继续努力,扬长补短,切实担当起“三治融合”发源地、示范地、引领地的历史使命,打造基层善治的浙江品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