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养生

陶弘景养生以顺为贵

  陶弘景(公元456-536)南朝丹阳(今江苏镇江附近)人。他对中药学有较深的研究,将《神农草本经》和《名医别录》中的730种药物予以分类、注释,写成《本草经集注》,总结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他不但精通医药,对天文、地理、历法、博物、数学等都很有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养生家。其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收集了南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养生学专书。陶弘景的养生方法重在调神、保精、养形,具体方法有顺四时、调情志、节制饮食、服气导引等多方面内容。
动静相宜 顺应四时
  陶弘景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他强调从生活起居等方面顺应四时。
  他在《养性延命录·教诫》中说:“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春夏乐山高处,秋冬居卑深藏,吉利多福,寿考无穷”“动胜寒,静胜热,能动能静,所以长生”。他认为顺应四时,易居处和动静相宜,是益于健康和长生的养生之道。他还讲了“易头脚穿戴以应天时”的方法:“冬日暖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此乃圣人之常法也”。此外,他也强调调节四时饮食的重要性。他在《养性延命录·食诫》中说:“春宜食辛,夏宜食酸,秋宜食苦,冬宜食咸,此皆助五脏,益血气,辟诸病。”
形神兼修 不离善德
  他提出的调情志养生法,其关键在于嗇神。他说:“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之事,此嗇神之一术也。”嗇神之法,陶弘景强调“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神之都契也”。
  他对劳动养生也非常重视,强调劳逸结合,“流水不腐,户枢不蠧,以其劳动数故也”“但当莫强为力所不任,举重引强,掘地苦作,倦而不息,以致筋骨疲竭耳,体欲常劳……劳无过极”。可见他十分重视劳逸适度。
节制饮食 切勿偏食
  陶弘景提出节制饮食的养生思想和方法,包括食量、饮食的温寒、五味协调、饮食禁忌等。关于节制食量,陶氏在《养性延命录·食诫》中说:“食不欲过饱,饮不欲过多”“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饥不得饱食,饮食成癖病”。对饮食调配,陶弘景认为“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可见,他认识到饮食必须合理调配,偏食对人身有害。
  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有《服气疗病篇》和《导引按摩篇》,他认为服气导引既可养生,又可去病疗疾,对后世气功、异引、按摩术的发展很有指导意义。 马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