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市富阳区著名的“网红村”东梓关村,冻米糖、果蔬馒头、手工年糕、新登馒头……红色的帐篷下,一家家传统作坊正在规范地营业。现场制作、现场售卖、手机支付、网上配送、扫码溯源,富有特色的传统食品引得游客们纷纷抢购。这是近3年来我省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的成效。
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打击一批、规范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我省坚持整治、规范、提升多措并举,组织实施《浙江省食品小作坊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目前,食品小作坊行业已呈现出硬件条件标准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行业发展集约化的良好态势。近3年来,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累计关停取缔食品小作坊近5000家,小作坊食品监督抽检批次合格率98.5%。
曾经,食品小作坊给人们的印象是“脏乱差”“低散乱”。我省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之初,全省调查掌握的食品小作坊总数约1.52万家,其中无证照的占了65%左右。为切实解决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我省将食品小作坊的整治规范和名特优作坊的培育纳入省政府对各市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对无证无照,生产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达不到食品生产要求,又不愿意进行改造的生产主体,一律停业整改,乃至取缔。依托全省基层监管网络,充分发挥基层乡镇(街道)协管员、村(居)信息员的作用,完善小作坊基础信息,建立健全档案,并统一进入“三小一摊”网上登记管理系统。目前,全省已登记食品小作坊9216家。
同时,我省结合传统食品作坊不同业态、不同主体和不同经营方式,施行“一品一策、一坊一策”,开展“区域集中、精品示范、旅游展示、协会推动、龙头带动”整治提升模式,大力推进传统食品行业的转型提升,全省已建成621家名特优食品作坊。此外,我省按照“统一厂区、统一采购、统一排污、统一管理”要求,集中打造了16个小微食品加工园区,推动一大批小作坊入园集聚、集约发展,并精准对接与服务西湖龙井茶、义乌红糖等食品加工相关的非遗保护项目,让食品小作坊的生产规模扩大化、产业化。 万晓玲 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