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和社会和谐稳定。笔者了解到,去年,杭州市以101.8分的总成绩,连续第三年荣获全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A级等次的殊荣。
据了解,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推进“双安双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对于食品安全问题采取零容忍态度,严守“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党政同责 创新监管打出“组合拳”
近年来,杭州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农产品放心县、省级食品安全区县和省级农产品放心县创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杭州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杭州市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实施意见》,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县、乡三级政府综合考核。市食安委多次主持召开全体会议,研究部署全市食安工作,并分别带队检查督查基层食安工作。市政法委牵头建立了食品安全行刑衔接联系会议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都将食品安全列为了重点视察和民主议政内容,持续开展执法检查和民主监督,实现了同心同向、同频共振,提升了创建水平。
为深化监管创新,杭州还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农村家宴餐厅化,实现“红白喜事”由露天厨房向放心厨房转变,全市建成农村家宴放心厨房98家;二是餐饮后厨阳光化,实现政府监管向市民参与转变,倒逼餐饮经营者厨房操作管理更加规范,共建成阳光厨房5541家,日均受益群众170万人次;三是品质食品超市化,实现品质食品由会议专供向社会共享转变,实行产销直供,产品二维码信息全程追溯,品质食品追溯率、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消费者满意度达到99.1%,放心度达到99.3%,累计创建品质食品示范超市28家;四是市场管理标准化,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新创放心农贸市场64家。
开展专项整治 完善主体责任机制
针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杭州的治理也颇显成效。首先,深入开展“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不断规范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校园及其周边“一元食品”专项整治,去年,检查经营户1474户次、食品批发市场19家次,抽检78批次,查处违法案件21件。其次,全面推进食品小作坊改造提升,创建名特优食品作坊97家,居全省第一。此外,杭州市还不断强化食品市场准入,推进农批市场追溯体系及规范化建设,严把准入关,实施土壤污染和农兽药残留源头治理,全市1301家农产品生产规模主体实现产品二维码追溯,连续8年地产农产品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为完善责任机制,杭州制定实施主体责任行政约谈工作规范,去年共约谈企业2707家、落实整改700家、信用惩戒23家,并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抽查发现的问题和风险依法公开,严格处理。去年,全市共进行风险监测10214批次,通报风险食品164批次,监督抽检61800批次,发现不合格食品1245批次,不合格核查处置率100%。
此外,杭州市强化属地监管责任,194个镇街食安办已经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运行,并出台了《杭州市食品安全综合考评实施办法》,加强日常督查和结果运用,推动食品安全重点工作落地和问题隐患的整改。 闫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