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宁波:筑梦乡村开启新征程

  □本报记者 李军
  东海之滨风光好,波澜壮阔春潮涌。迎着新时代的朝霞,宁波市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涉农领域改革等系列举措,整市被列入省部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市创建。过去的一年中,硕果累累,创造了多个“第一”和“领先”。
  筑梦乡野间,开启新征程。今年以来,宁波紧扣省委提出的“全国学浙江、浙江怎么办”重大命题,努力答好“宁波怎么干”的答卷,紧紧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工作部署,高质量推进促融合、强产业、优环境、稳增收、善治理、深改革,全力打造融合全面有序、产业绿色有质、村居生态有韵、生活幸福有味、治理规范有效、改革创新有劲的乡村振兴宁波样板,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
提升“颜值”,村庄建设谱新章
清澈河水穿村过,杨柳抚岸,新房幢幢,绿树掩映,鲜花丛丛……仲春时节的余姚市黄家埠镇十六户村,一片生机勃勃,不愧为杭州湾南岸最有魅力的生态村之一。
  “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昔日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杂草荒地变成了健身休闲公园,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生活愈来愈好。”谈起村子的变化,十六户村党总支书记王建锋面带喜色。
  草木葱茏、绿水蜿蜒,农房修葺一新,人工湖、菊花基地、钓鱼台等景点连成片——宁海县力洋镇海头村的乡村图景,再次给记者带来美的惊喜。
  “乡村振兴,离不开生态宜居的好环境。”海头村村支书庄允肖告诉记者,他们在不断美化村庄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借力美丽经济造福全村百姓。“我们村已有50亩菊花基地,去年亩均净收入达2万元。眼下,不少菊农正在忙着整理基地、培育花苗,争取逐步扩种到120亩,不断推动村庄振兴。”
  在宁波,十六户村、海头村的故事,正在从“盆景”变成“风景”。去年,宁波市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创建A级景区村庄240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55个;改造建设农村公厕5567座,95.2%的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移交;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达62.3%,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进入新一年,宁波更是踌躇满志,再谱高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新篇章:力争培育A级景区村庄250个以上,美丽庭院2万户;新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村350个,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达到70%;全面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任务……
兴旺产业,现代农业增效益
  振兴乡村,首位是产业兴旺。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宁波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
  走进慈溪市长河镇大牌头村,犹如进入一个生态农业大观园。性诱器、杀虫灯等多种先进“武器”布于田间地头;被春雨“洗礼”后的蔬菜,滋润得鲜嫩水灵,绿色高效农业尽展眼前。
  “蔬菜种植是大牌头多年来的主导产业,我们就是在菜地里长大的。近年来,我们村不断优化种植品种,改进种植方式,提升农业设施,构建起集种植、收购、加工、冷藏、外销为一体的蔬菜产业链,开拓出一片现代农业的新天地。”村党总支书记陈雪锋告诉记者,通过全程冷链的方式,村里的蔬菜卖到了欧洲和东南亚,去年的蔬菜产值达到2300万元。
  大牌头村的成效,见证着宁波现代农业发展的水准。去年,宁波大力推进绿色农业强市建设,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市等多个国家级荣誉。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17.1亿元,同比增长2.4%;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67700元,亩均农业增加值达到5200元,均居全省领先;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69.7%和69.8%,居全省第一;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5%,居全省第一。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今年2月底发布的宁波乡村振兴年度报告显示:该市的乡村振兴步伐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已率先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今年以来,宁波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和品牌强农行动,高质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要力争再创建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特色农业强镇,增加1-2条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再培育一批知名的区域公用品牌和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
惠农富民,深化改革激活力
  春来鲜花俏。蝴蝶兰、栀子花、满天星争奇斗艳,人们在悠闲地选购……前几天,海曙区望春街道胜丰村的天胜花鸟市场花香四溢,生意兴隆。
  “天胜花鸟市场是我村2003年完成股份制改革后的第一个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谈及村里股改的成效,胜丰村村支书、胜丰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朱升海很为自豪。“目前,我们合作社拥有7个项目分社,集体总资产2亿多元。去年,720多股民各得股权分红近3万元。”朱升海说,现在,农村户口成了城里人羡慕的香饽饽。
  宁波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起步早,走在全省前列。去年,整市被列入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市农村股份合作社分红达30.1亿元,占了全省的近一半份额。
  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1.7亿元,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建成农合联服务中心42家;新推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农旅融合综合保险等4个政策性农保险种,农业险种累计达62个……
  随着一项项涉农领域改革的推出与深化,宁波农村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等的活力被不断激发出来,发挥出惠农富农的巨大作用。“去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8.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4.3%。”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乘时则驾,相机而动。今年以来,宁波正以高质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三位一体”农合联、政策性农业保险等改革为抓手,蓄势储能,释放改革之“利”,力争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长8%以上,低收入农户增收10%以上,确保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