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也称河虾,学名日本沼虾,是我国淡水虾类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水产品,也是稻田里较为适宜的水产养殖品种。水稻种植和青虾养殖生产周期较短、投资少、劳动强度低、种养技术易掌握、易推广,得到了广大渔农民的认可。2018年我省推广稻-青虾共作模式1.3万亩,亩均效益4000元以上,推广前景广阔。
模式一:
一季早稻两茬青虾轮作模式
1.模式特点
近年来早稻青虾轮作的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在我省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以绍兴、湖州等地区最为典型。该模式采用“早稻-秋季虾-翌年春季虾”三轮作种养生产方式,具体轮作方式为:早稻于4月上旬育秧,5月中旬插秧,7月下旬至8月初收获;秋季虾在7月底至8月上中旬放养青虾虾苗,10月中旬开捕,分批上市至春节;春季虾的养殖利用秋季虾捕大留小,至翌年2月放虾苗,5月中旬捕毕。
2.技术要点
(1)稻田选择与改造
养殖青虾的稻田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土质好、不漏水且通电通路的田块。面积2-10亩,长方形走向东西方向长。沿田埂内四周挖1.5-2米的环沟,根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要求,开挖面积占比在10%以下。加高、加宽田埂,使稻田的水位能加到1-1.2米,同时在主干道田头留2米作收割机下田时通道。稻田相对成两角的田埂上设进排水管道,进排水口加装60-80目的筛绢过滤网。
(2)水稻的栽培
选择早稻早熟品种,如金早47和嘉育253。在播种前做好秧田的耕作整平,4月初水稻种子陆续播种,早稻播种后,在管理上主要注重除草、施肥、排灌、防治病虫等工作。5月上中旬移栽结束。采用塑盘育秧、机械插秧,可延缓移栽季节至5月中旬,使青虾养殖期延长1个月,提高春季青虾的产量和品质。7月中旬至7月底采用机械化收割早稻。(3)青虾的养殖
①进水。7月下旬早稻收割后,及时清理田内稻草,疏通四周水沟,向稻田虾沟和田面注入5-10厘米过滤后的清新水,捞除干净杂草,并使用生石灰清野消毒,再向池内一次性灌入0.8米深新水,并及时捞出田内漂浮在水面的杂草物。进水时必须用60目-80目双层筛绢布进行过滤。
②施肥。在放虾苗前7天或10天适度施肥,每亩堆积充分发酵腐熟鸭粪100公斤或泼施尿素5公斤于大田及四角,用来培育虾苗喜食的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使肥水有度、保持水质稳定。
“稻-青虾共作模式”养殖的青虾。
(下转第15版)
③栽种水草。为提高稻田的虾载量,同时防止青虾互残,为其提供遮荫、栖息、脱壳场所,宜在虾沟内栽种一定量的水草,一般栽种水花生、空心菜等水生植物,占沟面积的 5%-10%,若水草过分生长则需要及时清除。
④放苗。早稻青虾轮作分春秋两季养殖,秋季虾养殖在8月中旬至9月初放养当年培育的虾苗,规格为2-4厘米,每亩投放3-3.5万尾,冬春季养殖在12月至翌年2月中旬放养虾种,规格3-5厘米,每亩投放2-2.5万尾左右。适量套养花鲢,亩放夏花100-150尾或仔口鱼种15-20尾。虾苗放养宜在晴天的早晨于池塘上风口进行,放养前先取少量池水试养虾苗,同时要调节水温,投放前后的温差不宜超过2℃,同一虾塘虾苗要均匀,一次性放足,虾苗入塘时要均匀分布,并使其自然游散,不可压积。
⑤投饲。用颗粒饲料辅以米糠、麸皮等混合料泼撒投食,其间每隔半月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等药物拌饵,遵循“四定、三看”原则以及虾体蜕壳等因素灵活撑控投喂量,每日投喂2次,7:00-8:00投喂总量的1/3,17:00-19:00投喂总量的2/3。日投料量控制在体重的3-6%,饲料主要投放在四周边浅水区及附着物上,便于青虾均衡摄食,也有利于检查吃食情况和发病情况。
⑥调水。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适时施加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前期每隔3-5天注水1次,逐步加高虾池水位;中后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加高6-10厘米。
⑦巡塘。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观察虾池水质变化、虾活动与摄食情况,检查塘埂是否有渗漏,防逃设施是否完好。
⑧防病。病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养殖期间每隔20-30天每亩用生石灰15千克化浆泼洒消毒1次。
⑨捕捞。青虾养成后,排水至低于田面10-20厘米时,在沟中放置几只地笼或用抄网等工具,全部起捕时可放干水收捕。起捕后销售前,在清水网箱中暂养。
模式二:
一季晚稻一茬青虾轮作模式
1.模式特点
充分利用上半年闲置稻田,在稻田四周挖坑围堤,养殖一茬青虾,并在6月份完成上市销售,再种植一季晚稻,有效提高稻田利用率。经过青虾养殖生产,稻田免耕即可插秧,节省了劳动力,青虾粪便、残饵还为水稻提供了养分。同时,经过水稻种植,有效地分解了青虾养殖后积累的养分,控制底质和水质,为养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种养双赢。
2.技术要点(1)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田块低洼、水土资源较匹配、分布均匀易改造的连片田畈,采用10亩左右长方形田块为佳。田块四周挖掘宽1.5米、深0.2-0.3米的环沟,根据《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SC/T 1135.1-2017)要求,开挖面积占比在10%以下。筑坝高0.7-0.8米,以尽量保持挖出土方与加固夯实田埂所用土方相当,进排水口用60-80目筛绢过滤拦截,以防止青虾外逃造成减产。
(2)青虾养殖
①清整消毒。水稻收割后,清理好稻草,每亩可用4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消毒。
②进水施肥。消毒3-4天后,灌水0.6米深,每亩施用腐熟的鸡粪100-150公斤、尿素5公斤,泼洒于大田及四角,培育生物饵料,肥水有度,保持水质稳定,施肥20天左右再放养虾苗。
③移栽水草。大田可移栽轮叶黑藻、金鱼藻等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水质,也利于青虾栖息攀附,遮荫避光和脱壳生长。
④苗种放养。1月底至2月初放养虾种,每亩放养规格2-4厘米的虾种3-3.5万尾或每千克1000-1400尾的虾种10-12.5公斤。放养的个体应体格健壮,规格均匀,弹跳有力,附肢完全,无病无伤。
⑤投饲。颗粒饲料泼撒投食,其间每隔半月添加一定量的大蒜素等药物拌料,按照“四定、三看”原则以及虾体脱壳等因素灵活掌控投喂量,每日投料量控制在体重的3-6%,投饵时间一般在下午4时后为宜,占投喂总量的2/3,以散投在四周浅水区及附着物上为佳。
⑥水质、水位调控。养殖前期每隔3-5天注水1次,逐步加高虾池水位;中后期每周注水1次,每次6-10厘米。养殖期间每隔20-30天用10毫克/升的生石灰化浆泼洒。由于稻田养虾水位相对较浅,特别是春季到春寒来临时应注意水质和水位的及时调控。
⑦巡塘。检查进出水口设施完好与否,观察水质情况,及时添加新水、增氧,打捞清除青苔及杂草。
⑧起捕。青虾上市过程中,在大田周围的环沟内设置若干个虾笼,在凌晨收捕并及早上市,做到适时张捕、捕大留小,确保鲜活虾体批量上市,以提高经济效益。
⑨晚稻种植。6月中旬青虾捕完后,清理水田杂草,平整起板,以直播栽培的方式每亩播种2.5公斤,品种可选抗病、抗倒、高产的“秀水134”“浙粳88”等单季晚稻新品种。播种后5天内进行化学除草。种子座芽到二叶期前,保持田面湿润,二叶一心时灌水上秧板,施好促蘖肥,养虾水田肥力足,施肥应做到总量控制,总施肥量不超过尿素12.5公斤/亩,即做到前期肥料早施促早发,中期少施控制群体生长过大,后期不施防止肥料过多导致水稻倒伏。做好开沟搁田,分次多搁,先轻后重,引根深扎,后期做到干湿交替,防止断水过早引起早衰。同时,应抓好水稻病害防治工作,做到养根保叶,青秆黄熟夺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