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乡村故事

每天徒步十多公里,十四年未间断

护林员鲍根祥用心守护家乡山林

  清晨五点左右,天蒙蒙亮,镇海九龙湖镇汶溪村秦山自然村的鲍根祥穿戴好橘色的工作服和工作帽,清点好随身“三件套”,定位手机、柴刀、扩音喇叭,精神抖擞地出了门,开始一天的护林巡山工作。
  山路蜿蜒不绝,而这条上山路,他一走就是十四年。踏着微微晨曦,拾级而上,披着七彩晚霞,踽踽而归。鲍根祥日复一日地重复这“孤独”的工作。近日,笔者跟随鲍根祥走进山林深处,感受护林员的辛劳。
每天10多公里山路,保一方山林平安
  今年67岁的鲍根祥是九龙湖镇护林员队的成员,在20名护林员中,他是“承包”山头最广的一位。
  鲍根祥的家就在群山环抱的秦山村中,他站在自家门口,举目遥望四周的山陵,自豪地告诉笔者:“你现在所能看到的周围山头,都被我‘承包’了,每天我都要在这山林里走上一整天。”山头不高,可见其顶,山路却曲折绵延,看不到尽头。鲍根祥负责的巡山区域,囊括了秦山村口以北大岙、小岙全部山林。他每天走的山路有10多公里。
  清明节前后是森林火灾的易发期,鲍根祥一整天都要待在山林里。“山上还有一些墓地,年纪大的人还是习惯用点蜡烛、烧纸钱等方式来祭祖扫墓,这很容易引起山林大火,而且现在这个季节天气干燥,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后果就不堪设想。”鲍根祥叹了口气说。
不仅要跟山打交道,更要与游人打交道
  作为一名护林员,防火是首要职责,每年10月初到次年5月底,是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只要发现山林中有烟冒出,我就要第一时间赶往冒烟处查看。如果碰上自己能处理的小火,就用柴刀砍下几段枯树枝,将火扑灭,并仔细处理燃烧后的灰烬,确保不留下任何一丁点火星火苗,避免复燃。如果自己无法解决,就及时上报,交由消防部门来灭火。”鲍根祥告诉笔者,只要不下雨,就要上山巡查,一般早上去一趟,中午回家吃个饭,下午再去一趟。
  近几年,随着秦山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来秦山野炊、烧烤,这增加了森林火灾的隐患。鲍根祥只好上前与游客交涉,苦口婆心的劝导。好在大多数游客能够很快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这门工作不仅要跟山打交道,还要学会跟人打交道,有些游客不听劝导,觉得我是多管闲事,坚持要在野外使用明火。作为护林人我只能耐心地劝导,实在不听劝的,就等在一旁,等他们灭了明火才离开。”鲍根祥说。
  在巡山的时候,鲍根祥还将印有森林防火宣传标语的旗帜插在山路旁,提醒每一位上山的人注意野外用火。除了防火,阻止偷盗树木、捕杀野生动物、偷挖石头泥土等破坏山林的行为也是鲍根祥的职责。
自小在秦山长大,年近古稀守护乡土
  成为护林员之前,鲍根祥的老实、负责、热心,在村里有口皆碑,而且鲍根祥对于火情的敏感性和防火意识比别人要强很多。“鲍师傅在成为正式护林员之前就上报过几次火情,算是村里的义务防火员,后来村里招募护林员,我们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鲍师傅。”九龙湖镇农办工作人员说。
  鲍根祥从小在秦山长大,对秦山周边山林的地形再熟悉不过了,他就是一张行走的山林地形图,哪一条山路通向哪个山头,他心里都一清二楚,这给巡山护林工作提供了不少便利。
  在山林中跑得多了,年近古稀的鲍根祥身体格外硬朗。上山的路不仅有低矮灌木丛遮挡,而且路面的石块上长满了湿滑的青苔,有些地段的上山路,笔者要扶着山路旁的树木才能勉强行走,而鲍根祥却如履平地。“你别看护林员的工作就是在山里走走看看,其实护林工作不仅要熟悉山路,还要有体力,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那就是分秒必争的事情,只有快速应对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鲍根祥说。
  邱奕奕 郑家齐 郑凯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