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吃货的心里,都会有一碗无法替代的面。有人说,杭州索面要溯其宗本的话,一定要去桐庐县新合乡引坑村,这里的新合索面,有着近千年传承。
千年前曾名满京城
新合乡虽地处偏远,但历史悠久、民风朴实,文化底蕴深厚。据记载,公元1043年,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赴新合松山村,钟氏族人均以索面招待大臣,并以此面馈赠。大臣将面带至皇宫,受到君臣百官和文人雅士的青睐。自此新合索面名满京城。
今天,细长的索面更是代表着新合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一碗面分8道工序
每年 10月至次年 3月,是制作索面的最好时节。每当这个时候,新合乡的家家户户都会忙碌起来,家门口挂满一排排索面。柔韧细长的面条如层层白纱,暖风中弥漫着淡淡的面粉香。
新合索面细润绵长、口感劲道、风味独特,加工制作从头到尾都是手工完成,这也正是它品质的保证。
新合索面要经历和面、压面、切面、揉面、盘面、上面、晒面、收面8道工序,每一道都十分严谨,耗时长达20多小时。
制作手工索面,需要在当天晚上和面,第二天早晨拉面,日上三竿晒面,日差三竿收面。抓一把索面下锅,一会儿便银丝舞动,或直接加入配菜同煮,或捞起佐以高汤浇头。
一口吃下肚,满足感弥漫全身。
新合人把它当宝贝
引坑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索面。过去,当地农户都是自做自吃,以家庭作坊形式制作。如今,索面已成为新合人增收致富的宝贝。
去年,新合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功注册了新合索面商标,设立索面展示馆,举办新合乡索面技艺大赛,致力于发展手工索面产业。全乡销售索面810多吨,实现年销售额1400余万元。
流传千年的新合索面,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