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观点

没有“厕所革命”就发展不了乡村旅游

  钟合来稿说,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代表在全国“两会”上说,10多年前,在五四村找一个抽水马桶都困难。从2014年起,村里开展“厕所革命”,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村集体支持一部分、村民出资一部分,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洁净、方便的抽水马桶,村里也建起了高标准的公共厕所。近几年,五四村打造3A级景区,更感到“厕所革命”的重要性,没有包括公共厕所在内的现代化的旅游基础设施,就谈不上发展乡村旅游,谈不上发家致富。
  孙国文的讲述,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共鸣。随着“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各地对“厕所革命”的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到2020年,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要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力争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明显提高。
  但从媒体报道看,各地农村改厕工作进展不平衡,重视程度不够,推动方式简单化,农民主体作用不突出,技术创新跟不上,农民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仔细体会五四村的改厕体会,有两条经验不妨借鉴。
  一要帮助村民算好收益账。在建设推进上,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至关重要。首先,要帮助村民算好健康账、生态账、成本账、收益账。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收入增加了,村民才有积极性,才会下大力气把包括厕所在内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其次,要从实际出发,以村民为主体,政府部门不能大包大揽、替农民做主、搞强迫命令,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宜分户则分户、宜集中则集中,不搞一刀切,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厕所革命”既不是追求完成数量的指标任务,也不是翻新的“面子工程”,关键是怎么建、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二要着眼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在统筹规划上,农村“厕所革命”既是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必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要把“厕所革命”放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去规划,充分考虑当地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特点和农民群众需求,统筹考虑污水处理、公共服务体系、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率等多方面,一体化推进。特别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发达的乡村,更要从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提高上下功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