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全装修商品房、预付式消费、跨境网购、旅游、汽车成投诉热点

2018年全省消费投诉情况分析出炉

  “3.15”前夕,消费维权又成为热点话题。日前,省消保委发布2018年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552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299万元。其中,全装修商品房、预付式消费、跨境网购、旅游、汽车成为当前消费投诉热点。
全装修商品房问题多,易引发群体性纠纷
  目前,我省已对新建的多层和高层住宅实行全装修交付,相关消费投诉也逐渐增多。此类投诉往往涉及众多业主,易引发群体性纠纷,调处难度较大。
  投诉反映的问题有:质量问题,如墙体开裂、地板渗水、水管漏水等情形;实际与约定不符,如精装变简装,实际使用的装修材料、产品规格与合同约定不符等;价格问题,如将公摊面积计入装修价,装修报价和实际装修用材的价值相差悬殊等。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与惩处力度,落实好企业信誉档案和网上公示制度。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尽量详细地书面约定装修事宜,交付时消费者要谨慎仔细验收房屋,确定质量合格后再签字确认,保留维权证据。
预付式消费投诉高发,行业模式亟需规范
  随着预付式消费模式的兴起,随之而来的消费投诉也越来越多,重点集中于美容美发、健身、教育培训等行业。
  省消保委接到的投诉问题有:违规发放预付卡,部分经营者在未开业的情况下对外销售预付卡,且发卡金额超过规定额度;服务承诺兑现难,经营者往往在办卡前许诺给消费者较低的折扣,在消费者办卡后却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承诺;“霸王条款”设定多,如规定预付卡一经售出不挂失、不补办、不退钱等;关门跑路者多,一些经营者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关门跑路,甚至存在部分经营者恶意圈钱卷款跑路的情形。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我省应尽快出台预付式消费管理实施细则,明确发卡企业的义务、违约责任、消费者救济途径等事项。有关部门应健全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监管。
跨境网购并非都靠谱,假货问题不可忽视
  近年来,跨境电商行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行网络购物。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频频爆出商品售假、退换货服务难等问题,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投诉反映的问题主要有:售假问题,一些跨境电商被爆售假问题后,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拒不承认售假、拒绝提供相关进货凭证;质量问题,部分商品质量不达标、有瑕疵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流入国内消费者手中。此外,还存在部分跨境电商不允许退换货问题。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电子商务平台应公平合理地制定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严格履行平台内经营者身份和商品、服务信息的审核、登记、报送义务以及信息公示等法定义务。消费者应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平台购物,莫贪低价。
旅游消费陷阱频现,老年人成主要受骗对象
  2018年,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旅游服务消费投诉391件,相比于上年增长了约2倍,其中有不少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陷阱,老年人成为主要受骗对象。
  投诉反映的问题有:服务质量缩水,如擅自降低住宿标准、缩短游览时间、减少旅游项目等;旅游购物乱象多,一些旅行社违法收取购物回扣,在旅途中推销产品或带游客去指定地点消费,甚至还存在强迫消费者消费的现象。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旅游主管部门应加大对旅游乱象的整治力度,要求旅行社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规范旅游团队的组织接待服务质量。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尽量把合同条款细化、明确化,避免落入条款陷阱。
汽车投诉持续走高,售前售后问题多发
  2018年,全省消保委组织共受理汽车及零部件投诉3185件,依旧属于投诉高发区。
  投诉反映的问题有:质量问题,如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仪表盘等主要部件在使用不长的时间内就出现漏油、漏气、表盘不准等问题;售后问题,如不履行“三包”服务,或车辆出现问题后多次送修仍不能从根本上排除故障等;经营者欺诈,如将二手车当新车卖,擅自篡改行程表、属于事故车而不告知等。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要加快汽车维修行业的规范与发展,提高维修人员素质。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应选择正规、售后能力强的经销商购买,尤其是购买二手车时要格外谨慎。 任倩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