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已对我省双季茭白生产造成较大影响。据调查,目前露地栽培的茭白出苗时间普遍推迟,出苗数量下降,根系发育不良;大棚栽培的茭白植株瘦小、新叶发黄,部分田块的植株已诱发病害。各茭白产区要密切关注后期天气变化,加强双季茭白田间管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露地栽培的茭白
及时排除多余积水,降低田间水位,再补施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10-15公斤,促进茭白苗健壮生长。“浙茭6号”“龙茭2号”“余茭4号”等夏季中迟熟品种,建议盖地膜加温保温,以促进前期生长。
薄膜覆盖技术要点:茭白苗高10厘米以上的田块不盖膜;注意是否已施足苗肥,若未施用,每亩追施低氮高钾复合肥15公斤,隔3天后再覆盖薄膜。覆盖薄膜前,排干或排浅田间水位,并选用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喷雾预防病害。如遇3℃以下低温,傍晚需要灌水提温,以免晚上受冷。采用宽2米至4米、厚1.5-2毫米白色薄膜,3月初尽快完成覆盖,薄膜四周用泥土适当填压,不必完全密封;若采用宽6米至8米白色薄膜,覆盖后要在行与行之间空档处打孔排水。苗高达到20-25厘米,或白天气温大幅回升至25℃以上,必须及时揭除薄膜,且应在早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间段揭膜,以免温度变化过大导致植株出现生理性障碍。
二、大棚栽培的茭白
间苗定苗时,每个茭墩茭白苗的数量比正常年份多留2-5株。及时预防病害。
喷施有利于提高植物光合效率的叶面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无论晴雨天气,均要适时揭膜通风透气,降低大棚内湿度,调节大棚内空气质量。
有条件的基地在棚内温度偏低时可及时增设LED补光灯,或者高压钠灯、白炽灯增温。
三、常规管理措施
及时间苗。茭白苗高30厘米左右,每个茭墩均匀留健壮茭白苗25株,中间去除干净,四周均匀分布。间苗后及时施肥,大棚每亩施用优质复合肥15公斤;露地每亩施用优质复合肥30公斤。及时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交替喷雾预防1-2次。
及时定苗。苗高50至60厘米,每个茭墩保留健壮种苗20株.及时追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增施复合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肥料和病害预防参考间苗时的操作要点。
补施叶面肥。70%以上植株孕茭时适当喷施高钾叶面肥,遇晴热天气则应早晚喷施,切勿在高温时间段喷施。
施追肥。除了间苗、定苗期施足施好肥料以外,不建议施用孕茭肥,改为施用采茭肥,即全田采收1-2批后,每亩施用进口优质硫酸钾复合肥20-25公斤。
控制水位。茭白孕茭以前,尽量保持较低水位,以5厘米左右为宜;进入孕茭期以后,适当加深水位到5至10厘米;第一批茭白采收后,再提高水位到20厘米左右。若过早灌溉深水,易延迟孕茭。
防控病虫害。茭白主要病害包括胡麻叶斑病、锈病、纹枯病等,选用有针对性的高效低毒药剂加以防治,注意孕茭期禁用杀菌剂;主要虫害包括二化螟、长绿飞虱、蓟马等,其中二化螟建议选用二化螟性诱剂、频振式灭虫灯等诱杀,其他虫害针对性选用高效低毒生物农药防治。 沈农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