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1.2亩竹山,毛笋卖了8.2万元

12月覆盖砻糠,一个月后产笋,春节前后笋价高达每公斤100元

  嵊州的一些竹农今年初春就迎来大丰收。至2月23日,嵊州崇仁镇高湖头村村民相昌炎的1.2亩竹山,毛笋收入已超过8.2万元,为全村亩产效益最高的竹农。村支书丁善庆介绍说,今年1月初开始采挖毛笋至今,全村毛笋收入超过200万元,每户竹农平均净收入4万元以上,是历年来收成最好的一年。
  高湖头村有110多农户,地处海拔500米的高山,村前村后都是竹子。近年来,该村尝试采用砻糠覆盖新技术向竹山要效益,使原来在清明前后产出的毛笋提前到春节前上市。“去年政府补助资金又有了增加,覆盖每亩补助3000元,喷灌每亩补助1500元,并在竹园里免费安装温度表。”丁善庆说,去年村里从事砻糠覆盖技术的村民达到36户,比上年多了13户。“政府有补助资金,这样每亩覆盖的成本几千元就够了,卖出去的大都是净利润。”丁善庆说,今年毛笋收成好与投入有关,以前都挑比较便宜的粉末状麦壳,铺在稻草上面,密不透风。现在村民覆盖时全改用砻糠,散热性能好。
  相昌炎告诉笔者,他从去年12月初开始覆盖砻糠,一个月后每天有笋可卖,大年三十、正月初一都在采挖毛笋,大年三十挖了50多公斤,卖了7000多元。谈及长时间雨天为啥还这般高产,他说,他的竹山呈斜坡状,不容易积水,当初铺下10多亩干稻草后没有浇水,过了几天刚好下了一场大雪,雪覆盖在上面,很保暖,土壤温度有25℃左右,适合出笋,每棵笋都在2.5公斤左右,特别受欢迎。春节前后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00元以上。
  高湖头的毛笋这几年出了名,销路不成问题。除了村里有3个收购点外,高湖头村的一些年轻人也帮助销售。今年29岁的高湖头村民丁浙洋说,到目前为止,他网上销售高湖头毛笋已达5000多公斤,销售额达到70多万元,主要销往上海和杭州等地。 俞其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