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一亩地,如果只种水稻,亩产值不过三四千元,现在进行‘稻菌轮作’,一亩地产值至少三四万元,效益足足翻了十倍。”2月初,笔者到江山市峡口镇王村,看到一片广阔的田野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菌棒,十几个农妇正在田地里忙碌着。江山曙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守在这片300亩的土地上已经十个年头。
“公司于2009年组建,2011年注册成立,之前种的都是普通蔬菜,产值不高,收益也不高。”2017年开始,周军开始尝试转型“稻菌轮作”,“木耳每年12月开摘,一直可以摘到来年3月,刚好与水稻的种植时间岔开。”
周军的“稻菌轮作”项目,正是浙江省“千斤粮万元钱”的推广项目之一。如何让一块普通的水稻田产生更多的价值,是很多农业创业者都在研究的新课题。“有人养鱼,有人种玉米,有人种香菇,但是像我这样水稻与木耳轮作的还真不多见。”
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一袋食用菌的价格是5元至7元,公司现在一年最多可生产70万袋左右
(目前仅占用部分田地种植食用菌),加上一年几十万元产值的水稻,平均下来,一亩地的产值至少可达三四万元,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
事实上,除了亩产效益明显提高,“稻菌轮作”的优势也立竿见影。“单纯种水稻的农田,病虫害很多。稻菌轮作后,不仅病虫害减少了,菌渣还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一到食用菌采摘季,多的时候,公司一天要雇八九十人一起摘木耳。周军说,“雇工基本都是村里55岁以上的农妇,个个都是熟练工。你看从她们拿起一根菌棒,掰下茬口长出的木耳丢进框里,然后将菌棒放回原处,整个动作完成不过十几秒时间。”
周军目前所培育的食用菌品种是从东北引进的,种植难度较大,基本上都是“三茬菌”,一个菌棒可以摘三茬,一斤干木耳可以卖到40元。
因为品种好,销路自然不用愁。“木耳基本上都会运到龙泉去销,那里有南方最大的木耳批发市场,水稻有人上门收购,价格也有保障。”周军说,自从实行“稻菌轮作”,土地的利用率与产出率都明显提高了,收成也是一年好于一年。 周星宇 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