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沿海的浙江,餐桌上离不了海味。尤其临近春节,各类海鲜价格可谓水涨船高,各地海鲜市场也纷纷进入了最后一轮与时间的赛跑。一些鱼贩子最近甚至流行起了这么一句话:装货基本靠“抢”,买货别来还价。
如今,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更多品质较好的海鲜可以更快捷地从海鲜原产地销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于是,同一品类中的海鲜极品,因为有了更大市场,价格相比往年上涨了三成以上。
比如,浙江人熟悉的红膏炝蟹,目前已经卖到每只150元左右,东海小眼睛带鱼的价格也被叫卖到200元/公斤。业内人士说,今年冬季的气温相比往年更冷一些,加上全省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两场大雪等因素,海鲜数量相比较少,价格可能继续往上走。
海鲜市场持续火爆
30岁出头的振华做海鲜批发生意已有五六个年头。每年这个时候,朋友们在岁末聚餐,却很难请得动他。“每年就这个时候是最忙的,早上接单、整理单子,晚上通宵打包,经常到四五点才能睡。”振华说。
振华老家在宁波象山石浦,是个以海鲜闻名的小城镇。几年前,辞掉了一份稳定工作后,就自己做起了海鲜代理。如今,他自称是“一级代理商”,“就是直接可以从船老大那里拿到货,运气好的话,里面还能找到一些极品。”
说起今年的海鲜行情,振华也感到了明显的变化。“每年这个时候,我多会做一些海鲜礼包。以前每个四五百块钱的礼包是最好卖的,毕竟价格不贵,适合家庭分享。但今年我发现,那种2000元以上的礼包,销量明显增加。”
笔者从一份标价2088元的海鲜礼包清单中发现,其中的品类和其他礼包差别不大,大概五六个品种,但是规格明显好了很多。比如,这个顶级礼包中,红膏炝蟹每只可以有近0.5公斤重,5条带鱼里每条也超过了0.5公斤,海鳗的规格更是达到了每条2公斤左右。“以前觉得只有沿海的人懂吃海鲜,现在高规格的海鲜越来越被接受。”振华说,他平均一天下来,可以卖掉近20箱这样的顶级海鲜礼包,有时候还会出现客户预定了几天还拿不到货的尴尬局面。“这些生鲜大多发往上海、杭州等地,而且不少人还是‘回头客’。”振华说。
据了解,对于海鲜品质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浙江“特产”的海鲜上,一些外来的“土豪级”海鲜,同样受到不少人欢迎。
杭州世纪联华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以前,想在超市买个帝王蟹是要费心思寻找一番的。最近一两年以来,杭州市民在大超市的生鲜区,就可以买到帝王蟹、龙虾、鲍鱼等高档海鲜。
海味零食异军突起
事实上,除了生鲜在春节前迎来一波抢购潮以外,海味零食也迎来热卖。
来自舟山的“波记mini吃”老板娘周程佳最近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她在舟山水产城边上租了一个三四百平方米的仓库,将生鲜进货后直接加工成海味零食。“比如椒盐皮皮虾,香酥海苔虾,熏鱼,还有烤鱼片、手撕鱿鱼都是经典的舟山风味小吃,每日现做,一天能卖出近1吨,非常畅销。”周程佳说。
临近春节,周程佳又开发了不少新产品,比如,将无盐虾皮直接磨成粉状,“味道天然鲜美,可以直接替代味精调味,尤其受宝妈们喜爱”。又比如,将舟山地道的鳗鱼和带鱼加工风干,做成风鳗鱼和风带鱼等。
据介绍,借助海鲜本地化优势,积极推出海味零食,正成为不少海鲜商贩的“转型之路”,“以前起早贪黑进货卖货,现在靠着手艺加工推销另类海味,生意比原来更好了。”周程佳说。
事实上,临近春节,海味零食大有在坚果类零食中分到一杯羹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类似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虽然从坚果起家,但在行业竞争激烈、同质化竞争严重情况下,也逐渐开发海味零食。“海味产品目前属蓝海,比坚果品类利润高5%-10%,但面临去腥等技术壁垒。”一位专家表示。
中国食品企业评论员朱丹蓬表示,现在消费者往高端化营养化消费走,海味零食品类是有前景的。但他指出海产品食品安全比较关键,对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这个问题对一些品牌类的零食供应商来讲或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王益敏市民在世纪联华外海店选购海鲜。本报记者 程益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