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前几天晚上大门不关就睡了,夜不闭户没出什么事啊。现在村里环境大变样,全村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湖州吴兴区道场乡红里山村村民邱雪琴说。她的家门口,挂着木板雕刻的家风家训:“忠孝仁和承祖训,诗书礼乐构家风”,与邻居家门口的家风家训一起,连成了一道文明风景线。
红里山是道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乡党委书记王宝龙介绍,去年,当地在打造美丽乡村时,特别注重将乡风文明的培育融入“一砖一瓦”建设中。通过乡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等的入户走访,了解村民实际情况,优化建设方案,注重建设细节。
房前屋后生景观,家风家训挂上墙,垃圾分类点到户,生态公园落村来……一系列美化乡村的做法,让村民的心境也变了样。
施家桥村项家圩自然村,40多年的老水塔变成了新建生态公园的地标。项家圩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治水元素,打造了“饮水当思源,爱护水环境”的主题公园。“以前,我们村内港是条臭水浜,吃水靠水塔,一到下雨巷子就淹了。”村民陆新江说,老水塔放在那就是告诉大家,这么好的水环境来之不易。
美丽乡村美到村民的心坎里,这背后是当地在新村建设中遵循了民心民意。乡人大代表章建平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村民希望房前屋后的环境改造,能兼顾美观度与实用性,于是推动了新的改造方案。村民毛根琴,把沿街的破旧厨房改成了古色古香的景观厨房。乡人大主席叶平说,乡村变美了,村民也爱美了。
事实上,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还释放出更大魅力。随着红里山村环境变美、村民素质提升,引得优质项目乐意前来落户:“卉弘生物”租下了村里的200亩地发展现代农业,官帽山隐栖项目“恋”上废弃矿山,正在打造生态旅游。
郑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