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传递

  •   的村
    邮员应永泉:
    农民网购年货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李曜清
      年味越来越浓。虽然通讯科技发达得让人眩目,但是仍有一群人奔波在乡间村道,传递着思念和祝福。他们,就是活跃在广阔农村的村邮员。
      因为临近春节,全年无休的邮政速递近来更忙了。
      应永泉是临安邮政公司的村邮员。1月21日,记者有幸当起了应永泉的“助手”,“客串”村邮员。
      这天一早,我们就开始分拣包裹,整整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当天要投递的包裹信息录入系统,再把这些包裹从仓库搬到车上。除了报纸和信件外,应永泉的绿色邮政面包车瞬间被300多个包裹塞得满满当当。它们是一壶壶的食用油,电油汀,成箱的红酒和饮料……“这不马上就过年了么,现在农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也喜欢网购。这些包裹大都是农家网上买的年货。”应永泉告诉记者。
      10点整,满载新年包裹的邮政车从临安城区出发,驶往乡村。
      应永泉的邮政车,每天要跑120公里以上。负责的范围,包括锦城街道的部分城郊村和太湖源镇大部分行政村。特别是太湖源镇,有三四十分钟的车程,且大多是山区,有些山坳里只有一两户人家,最近的自然村也要开好几公里山路。“人家就等着收包裹呢,再远的路也要及时送过去,毕竟这是我的职责。”应永泉笑着说。
      第一站,是锦城街道新溪桥村的村邮站。车刚停下,还没来得及卸包裹,站里的陶大姐就指着一大堆包裹说,这是村民要寄送的新包裹。我赶紧帮着应永泉,把包裹一个个搬到了车上,连记者坐的副驾驶室都塞满了。“估计到年边,快递包裹要爆棚了。最辛苦的还是村邮员,这一车送完起码要到晚上七八点钟了。”陶大姐说。
      没有怨言,没有耽搁,应永泉又开始了送包裹的行程。在太湖源镇青云村口,一脸幸福的章大姐,笑着接过一个小纸盒。记者好奇地问里面是什么,她回答说:“女儿去年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说是网购了护手霜,作为孝敬我的年礼……”
      清溪街的小孙姑娘收下应永泉送到的一箱冰糖心苹果后,一定要洗两个给我们分享。几次婉拒后,我们又赶往下一站浪口村。村里的老王开了一家农家乐,正月里客人多,他提前托人批发了两大箱的葵花籽油。我们把油搬到他的厨房,顾不得擦汗又赶往下一家……
      不知不觉已到下午一点半,应永泉在路边摊上买了两个包子,就着保温杯里的茶水吃,就算是午饭。记者问他过年不能休息,有什么新年愿望吗?他腼腆地笑了:“最大的愿望,就是准时、准确把新年包裹投递到位。看到村民接过包裹时脸上的笑容,我就满足了。”
    临近春节,包裹数量比平时多出一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