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高水平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

  杭州市余杭区副区长 葛建伟
开 栏 的 话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新起点,新征程。如何瞄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目标,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报今起开设“党政领导谈乡村振兴”专栏,通过各地党政领导的笔谈,展现全省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路、做法和特色。
  余杭乡村山水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三面围绕杭州主城区,尤其适合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渐进、渗透、跨界方式改造农村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是全区各界普遍共识。“百园农业”“美丽乡村”……过去一年,我们着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增美、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成效。
  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政策引导持续发力,先后实施“产业余杭”重大工程,连续出台“6+2”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促进全区各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整体水平。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出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 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来余杭创新创业。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量身制定“富村十条”和“惠农十条”新政,涉及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旅游、留用地开发以及财政直补、新业态发展、经营主体培育等诸多领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大正能量。
  积极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体系。按照业态丰富、功能多样、链条完整、联结紧密的总要求,以一产为依托,通过产业联动、集聚和技术渗透,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销售、餐饮、休闲等三产服务业有机整合。塘栖枇杷、鸬鸟蜜梨、三家村藕粉、中泰竹笛、生态甲鱼等余杭名特优农产品,借助电商实现网销对接,提升了竞争力和附加值。去年,全区实现农产品网上交易额8.4亿元,同比增长42%。围绕“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打造重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全力打造“美丽余杭之旅”。良渚大美丽洲、西溪湿地综保、塘栖运河综保、超山综保等大型旅游开发保护工程相继启动建设,并以此为平台逐步向农村延伸。文旅产业的迅速提升,有力促进了民宿业的联动发展。全区400余家民宿、农家乐,已吸纳就业5000余人,去年休闲观光农业接待的游客达1050万人,经营收入10.18亿元,同比增长23%。
  今年,余杭区将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双试点”(即余杭区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大径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园被列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紧紧依靠村级组织和农民这两个关键主体,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着重抓好“三个一”。
  ——投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乡村振兴,设施配套是基础。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建设一批对振兴乡村产业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比如美丽乡村“1410”提升、农文旅示范村打造等。
  ——发展一批特色农业产业。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根本。深入开展特色农业及一二三产融合研究与实践,让乡村有灵韵,让农业产出高效益。加快盘活乡村闲置房产,形成一批规模集聚的民宿重点培育村。积极培育和推广环杭城游憩带“健康生活”系列产品、体育赛事等,进一步壮大文旅产业。
  ——集聚一批农村新型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保障。建立并完善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技能培训与实践锻炼并举的人才机制。进一步优化乡村投资环境,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吸引青年才俊返乡投身创业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