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这位80后热衷古宅修复

用匠心唤醒老宅文化的魅力

  在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西阳村,一间独具特色的江南建筑伫立在村道旁。青砖、灰瓦、马头墙、硕大的木门……冬日雨天,空气中弥漫着些许雾气,这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尽显江南韵味。
  此时,木门“吱呀”一声打开,走出来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子,他叫胡亚峰,是这栋楼的打造者。“这座古宅是从千里之外迁建来的,2018年初开始修复。”胡亚峰向笔者介绍道。
  走进老宅,笔者看到里面堆放着上百件古色古香的老物件。院子里,架着一根圆柱。“我正要弹墨线呢。”说着,胡亚峰拿着工具,观察了一会找准水平线,左手墨线绷紧,右手提起墨线,黑线准确地落在圆柱子上。随后,他利索地在柱子上标上记号,开始拿起斧子和锤子开榫卯。
  胡亚峰介绍,在拆解古宅前,他会仔细研究古宅的构建,将古宅分成几百个小项,对每一个小项进行编号。然后计算、绘图设计,最后和老匠人们一起通过榫卯拆解,除尘,雕刻进行修复。
  胡亚峰是江西省鄱阳县人,1981年出生的他从小就生活在白墙黑瓦的古村里。“我们家是木匠世家,江右民居(赣派建筑,亦可称之为江右民居)技艺传承人,世祖还曾拜江西修水县雷氏学艺,参与过重大的古建修复工程。”胡亚峰说,他也传承着家族的老法木匠工艺,对于古村老宅有着一分特殊的感情。
  2003年初,刚刚退伍回乡的他看到村民正在拆除一栋摇摇欲坠的老宅,看着雕梁画柱的木门、梁柱被破坏,胡亚峰生出了保护古宅的念头。
  保护古宅光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刚退伍回乡囊中羞涩的他选择来到湖州创业并在这里找到另一半安了家。通过几年的努力,事业上颇有起色的他,慢慢开始走上了古宅保护研究的道路。学习古宅保护的相关知识、走遍全国寻访一些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古宅、招募能工巧匠共同加入古宅保护事业……15年来,胡亚峰边学习、边收藏、边修复。
  那些即将拆除的老宅,一砖一瓦、一柱一椽都被胡亚峰收回来,一堆堆标记好,放在专门租来的大仓库里。
  这些年,胡亚峰为了寻找那些即将拆除的老宅,一趟趟往浙江、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乡下跑,四处搜寻线索。不少老宅零散分布在大山深处,不仅路途遥远,山路更崎岖复杂。“有时候省外的老宅文化爱好者晚上来电,说当地有农村老宅要拆除,我会晚上就开车前往,就怕去晚了。”胡亚峰回忆,有一次他的车在山路上抛锚了,加上山里手机信号微弱,他只能在车上过夜,幸好第二天遇上当地路过的农用车,才脱离困境。
  胡亚峰说,做古宅修复这件事,需要静心。好多老宅因年久失修,很多雕刻和木料榫卯遭破损、腐烂,需要用同年代的老料和古法工艺进行雕刻和开榫卯复刻。“有时候,我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专心的时候连吃饭都忘记了。”胡亚峰笑着说道。
  虽然修复古宅很辛苦,但在胡亚峰看来却很值得。“老宅可以保护下来,我就很开心,浑身充满力量。”胡亚峰说,修复古宅的初心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古宅,用匠心唤醒老宅文化的魅力,同时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保护和传承老宅营造技艺。
吴丽燕 王嘉斌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