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8岁的章嘉水是常山县青石镇阁底村人。1962年,年仅12岁的章嘉水为了生计,在父亲的指导下学起了篾匠手艺。“刚学的那段时间,因为要用篾刀把竹子削均匀,双手被划伤是常有的事,受了伤就用麻线包一下继续学,有时候一学就是一天,学完后身体都发麻了。”而章嘉水这一学一做就是20年。
说起章嘉水学的这门手艺,还是从他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然而在后续传人上,却让他犯了难。“实在是太辛苦了,练习时还会经常受伤,况且现在时代在变,原先买菜用竹篮,收庄稼用竹筐,晒稻谷用簟面,现在塑料袋、布口袋各种材料的工具应有尽有,想做篾匠的也越来越少了。”谈及此,章嘉水感叹,就连他自己也为了谋生,在做了20年篾匠后开始种地、卖橘子了。
2014年,章嘉水儿子看到衢州市正在进行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想到父亲有一手竹编的好手艺,便毫不犹豫地给父亲报了名。让章嘉水没想到的是,他的手艺大受欢迎。2015年,章嘉水被正式授予“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称号,也就在这时一个叫樊岳勇的人找上了门。“他是一个民间手工艺品收藏家,他说我的作品做得很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很多人愿意出高价收藏我的作品,我应该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樊岳勇的这一番话让章嘉水上了心。
为了让这门手艺让更多的人了解,章嘉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竹编爱好者和收藏者纷纷前来收购他的作品。在扩大影响力的同时,章嘉水还加紧“升级”自己的手艺。
章嘉水认为,一门祖传手艺要得到传承和发展,不仅要沿袭传统的精华,更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注入新的元素,让竹编艺术更加丰富多彩。“这门手艺要打好基本功最起码需要9年,然而一个好的作品,只有祖传的手艺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说话间,章嘉水拿出了自己编的果盒盘。和寻常的竹编果盒盘不同,章嘉水做的这件果盒盘分上下两层,可以装不同种类的坚果、果脯等食物,果盒盘的盘盖由6层篾丝编织而成,层层叠加,细致紧密,图案曲线流畅,结构比例匀称,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这个果盒盘就是章嘉水在原有的果盒盘基础上加以改造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后的产物。
最近,章嘉水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做一个“西湖系列”竹编工艺品,将西湖著名的景观建筑和故事,如三潭印月、雷峰塔、白娘子与许仙等与竹编艺术相结合。
从一名乡间篾匠,到一名民间工艺大师,世代相传的手艺让章嘉水日子越过越红火。他说,自己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培养新一代的竹编能手,把这种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