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700箱衢州椪柑吗?行,马上准备!”近日,在柯城区莫家村华昌家庭农场,农场主叶华昌接到来自宁波的求购电话。去年12月份以来,他农场里的衢州椪柑卖到10元/公斤,求购电话络绎不绝,每天销售收入上万元。
不仅是椪柑畅销,在叶华昌的大棚内,红美人、鸡尾葡萄柚、甜橘柚、春香等十多个新品种柑橘也被一抢而空。“我家的7500公斤新品种柑橘不到一个月就销完了,每公斤最少卖到20元。”叶华昌在大棚内悠闲地修剪柑橘枝叶。
近年来,衢州市积极推动柑橘产业转型,致力于“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提升。
为提升品质,叶华昌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6年,市里建柑橘精品示范园,他流转了110亩土地进行精细化种植。走进他的家庭农场,只见大棚连栋成片,有机施肥、绿色防控等生态技术透着科技范儿。“有了避雨大棚,衢州椪柑可以延期两个月采,糖度能达14.5度,精品果率达到95.8%。”叶华昌说。“椪柑品质好了,客人们可以现场尝了以后再摘、再下订单,”叶华昌说,衢州椪柑一箱5公斤50元,通过自驾游采摘的形式,游客们最多一天能带走200箱。
近年来,为打造好衢州柑橘这一品牌,衢州市累计淘汰“三低”橘园10.6万亩,流转橘园6.46万亩,建立大棚设施栽培橘园0.4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橘园6.5万亩,培育家庭农场756个,建成市级以上精品柑橘园23个,在建12个。
品质改良只是第一步,品种结构调整是“重头戏”。龙游县模环乡兰塘村的姜宝祥种了130多亩新品甜橘柚,2018年是第二年挂果,10万公斤果子供不应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柑橘合作社开始与高校合作,柯城区建立柑橘良种繁育中心,今年有100多个优新品种陆续推向市场。
常山胡柚从卖鲜果到青果入药,实现了全果利用,提取的黄酮素片成为高端保健品市场新宠。运用这一技术,每吨胡柚产值超过20万元,是销售鲜果的100多倍。向深加工要效益,拉长柑橘产业链,常山县胡柚商品化率达到70%以上,列全国柑橘之首。2018年以来,常山县胡柚种植面积12.24万亩、产量13.78万吨,胡柚收购价普遍在每公斤1.6元以上,精品胡柚达到每公斤5元。
叶华昌拿出包装柑橘的纸箱,每个纸箱上都印有“衢州有礼”的图案,深受市场欢迎。近年来,衢州市各地不断挖掘柑橘的“吉”“礼”文化底蕴,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宣传,提升衢州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蓝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