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以防止土地污染为目标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后,污染土地特别是农田的行为将受到重罚。
土地与农作物生长及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良好的土壤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作物供给营养,而被污染的土壤则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质量。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
这部法律的实施将加大对土壤污染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污染土壤者严惩重罚。《土壤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了优先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禁止在基本农田集中区域建造污染土壤项目的规定,违反者将被处以10万元以上的罚款。具体来说,如有企业在耕地区域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矿渣、清淤底泥和固体废物,一经查实,将处以10万元以上的罚款,这对于污染土壤和环境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记重拳。《土壤污染防治法》涉及土地开发利用活动的所有行业,不仅涉及农用地,还包括建设用地等。《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不得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如违反这条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作为普通农民,今后种地过程中同样要多加注意,不要向土地投放或掩埋生活垃圾和有毒物质,不要向土地使用国家禁止的农药,比如说百草枯、六六六、滴滴涕、硫磷、久效磷、磷胺等等。因为《土壤污染防治法》中明文规定:禁止在耕地投放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及其它有毒生活垃圾。一旦被查实,将处以1万元以上的罚款。
那么我们该如何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呢?据介绍,农民可以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以及先进喷施技术,使用符合标准的有机肥、高效肥,使用可降解农用薄膜,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生态安全的农业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少用或者不用农药、化肥,改用农家肥,同时积极探索生物防虫方式,尽量不使用农药,科学生产,种出质量安全的食物。
哪些土壤污染行为将会被重罚?
《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对农业生产者有哪些影响呢?哪些农业生产行为会被罚款呢?小编请省农业农村厅的有关专家为您进行解读。
1.不规范处理农业投入品的废弃物
第八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农业投入品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废弃物或者农用薄膜,或者未按照规定及时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交由专门的机构或者组织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农业投入品使用者为个人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
解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的农业和化肥会导致土壤病害频发,特别是农药和化肥的包装废弃物更是难以被土壤降解,从而形成土壤污染。所以,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对于使用后的肥料等包装废弃物以及农用薄膜等,一定要及时交给专门的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农户个人违反的话,将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2.向农用地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第八十七条 违反本法规定,向农用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日以上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解读:种过地的朋友都知道,农用地一旦被排放有毒有害物质,不仅不能再耕种,受污染的土地上已经生长的作物也将面临死亡。所以对于这种危害土壤的行为是一定要重罚的。轻者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严重者将面临拘留。
3.污染土壤用于复垦的土地
第八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将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或者污染土壤用于土地复垦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解读:土地复垦是对农业生产的持续性有帮助的好事情,重金属超标、生活垃圾等污染物用于土壤复垦的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一旦发现,将处10万元以上的罚款,并责令恢复耕地。
4.土壤修复补贴政策
如今,土壤污染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拦路虎”,所以国家在对污染土壤行为进行重罚的同时同,对于土壤修复是有补贴的。那么,一亩补贴多少钱呢?补贴要求是什么?
补贴对象: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
补贴要求:原则上,申报的高标准农田,平原地区不低于5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2000亩。
补贴金额:亩均财政资金投入不超过1500元(具体金额以当地政策为准)。
土壤质量关系到食品安全,也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所有人以及子孙后代的利益,希望大家能高度重视,从我做起,有效防治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