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法制

仙居破获特大假劣农药案

抓获涉案嫌疑人15名,涉案金额高达5.2亿元

  □本报记者 张佳妍
  农资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假冒伪劣农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直以来,假冒伪劣农资都是农业、公安等多部门重拳打击的对象。
  近日,记者获悉仙居县农业局联合当地公安部门破获了一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农药案,查获伪劣农药产品61.3万瓶,未分装农药成品80余吨,涉案金额高达5.2亿元,涉案伪劣农药被分销至浙江、上海、山东等18个省份。
抽检中发现疑点,顺藤摸瓜牵出大案
  2017年下半年,仙居县农业局按照原省农业厅要求,开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
  同年11月,农业行政执法人员在检测报告中发现,某农资公司旗下的多家连锁店销售的0.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威棒)和0.5%“藜芦碱”(囚牛),因有效成分<0.1%,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及假冒产品。
  “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我们认为这两个农药产品绝对不能简单地按不合格产品和假冒产品处理了事”。仙居县农业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农药产品在市面上销量较大,农户反映施用效果较好,而检测结果显示其有效成分含量很低,极有可能添加了隐性成分。
  同年12月,农业执法人员将涉案农药送往北京检测。结果显示,涉案农药含有二氯异丙醚、毒死蜱、虫螨腈、三唑磷等多种隐性农药成分。“该假劣农药的生产企业不仅在农药外包装上未标明所含剧毒及高毒成分,反而注明该产品可直接用于瓜果、蔬菜。”执法人员表示,仙居的杨梅品牌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才建立的龙头品牌,杨梅年产量有4.6万余吨。若农业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这种含有多种禁、限用成分的农药,不仅会对农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仙居杨梅品牌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还将严重危害群众的生命安全。
  农业执法人员迅即对涉案农资店展开了现场勘验、实物扣押、核查台账、提取凭证、当事人询问等调查取证工作。通过调查,发现涉案农资店的进货渠道为省内某县农资有限公司。2018年1月31日,仙居县农业局将此案移送当地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抓获15名犯罪嫌疑人,扣押伪劣农药61.3万瓶
  案件移交后,仙居县农业局与当地公安部门共同成立专案组。
  执法人员调查取证后发现,作为伪劣农药传入仙居的当事农资有限公司销售的伪劣农药由江西巴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山东巴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销往全国各地。
  随着案件的进一步调查,执法人员发现江西巴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山东巴姆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欧阳某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在明知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授意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伪劣农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执法人员随即对该涉案企业及相关人员进行立案侦查。
  涉案企业及相关当事人虽已被刑事立案,但企业生产的伪劣农药仍在外流通,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早在2月初,仙居县农业局便对仙居县境内的涉案农药进行了全力追缴。省农业行政执法总队获悉此事后,随即通知各地农业执法机构在全省范围内追缴涉案农药。对涉嫌销售该农药的农资店进行登记核实,一经查实即予立案查处。
  6月28日,仙居县公安局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依法逮捕了包括欧阳某在内的15名犯罪嫌疑人,捣毁生产、销售伪劣农药企业4家,假农药仓库6个,销售窝点7个,现场查获制假生产线6条,打码机、灌装机等制假设备9台,“杀威棒”“囚牛”等系列商标、包材15万件,伪劣农药产品61.3万瓶,未分装农药成品80余吨,涉案金额高达5.2亿元。
  目前,该案件已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