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我省自主研发的西兰花品种渐受农户喜爱

台绿

  ”
系列品种
已累计推广
种植
27.5
万亩
□本报记者 唐豪
  眼下正是西兰花收获的季节,近日记者在临海等地采访发现,我省自主研发的“台绿”系列西兰花品种表现不俗,受到种植户的欢迎。
  “现在,‘台绿’系列西兰花品种在我们临海非常受菜农的欢迎。”临海市西兰花产业协会会长、绿色田园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正龙告诉记者,“台绿”系列品种的种子价格比从日本进口的“绿雄90”“耐寒优秀”等品种便宜,而且稳定性、商品性都不比进口品种差。“去年我种了16亩‘台绿5号’,总收益达到了14.4万元,由于种子价格低,每亩净收益比种植进口品种还高。”李正龙说。
  西兰花也叫绿菜花,是我国蔬菜种植中的重要品种之一,其原产于意大利,后辗转传入中国,并在中国得到大面积种植。但是一直以来,我国西兰花种植中需要的种子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洋种子”。目前全国西兰花栽培总面积约1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云南、湖北、河北坝上、甘肃兰州等地,随着国内鲜销市场增长,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浙江省常年种植面积20多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量30万吨,产值近10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以上。
  但在“浙青452”“台绿”系列等我省自主选育的西兰花品种出现之前,国外品种一度垄断着我国的西兰花市场,一包10克重的种子,售价高达200多元,有时甚至会出现菜农买不到种子的情况,错过西兰花的最佳生产季。
  今年6月,国家西兰花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在浙江正式启动,共同研发选育优良西兰花品种。这是我省首次牵头承担国家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项目。其实,早在2002年,我省有关科研团队已经开始西兰花育种,并已取得较大成效。“台绿”系列品种就是由台州市农科院和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的品种。经过十余年的育种攻关,目前我省西兰花育种已在新品种选育、杂交制种和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台州市农科院专家何道根为主的研发团队已拥有各代育种材料1500多份,每年配制杂交组合1000多份,且成功选育“台绿1号”“台绿2号”“台绿3号”“台绿5号”4个品种,同时,还建立了西兰花制种基地,保证国内市场西兰花种子的供应。据统计,2016-2018年度的制种产量平均每亩10公斤以上,每年能收获1.5吨种子。
  除“台绿2号”外,“台绿”系列品种目前均已投入市场开始推广,并受到菜农的一致好评。席卫国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位种植西兰花的菜农。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以前种的西兰花品种,都是从国外进口的种子,价格和数量都受制于人。自从开始种植“台绿”系列品种后,不仅种子价格低很多,而且种子供应有保障。“其实,国产西兰花品种的整体性状并比国外的差,‘台绿1号’可以和‘绿雄90’相媲美,‘台绿3号’‘台绿5号’的抗寒性、产量等特性还超过了进口品种。”席卫国告诉与记者。
  何道根表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西兰花品种,可以打破国外公司对我国西兰花种子的垄断,降低菜农的种子成本,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可有效保障西兰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台绿”系列西兰花品种已在浙江、江苏、山东、甘肃等全国主要西兰花产地快速推广,至今已累计推广种植27.5万亩,占全国西兰花年用种量的6%,占浙江约1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