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走进桐庐县旧县街道母岭村的游客,都会看到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一张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购买该村的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麻糍等农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母岭村415户农户中,有近一半已成为安厨微店店主。每年9月份,村里还会举办“桂花节”,周边城市过来的游客在村里赏桂花、品桂花,也带旺了农家乐和民宿生意。
在母岭村,种桂树的传统少说也有上千年。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几乎都会种上几株。每到秋天,桂花满枝,桂香满村,别有一番情致。改革开放后,母岭人从世代种植的桂树里寻找到了商机。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桂花苗木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不少人种起了桂花树苗木,并靠此发了家。
好日子一直持续到几年前,苗木市场行情突变,桂树苗木价格开始大跳水,从四五百元一下子跌到100多元。面对突如其来的转折,有许多人准备放弃桂树,甚至动起了砍树的念头。
村民张雪良当时也面临这样的抉择,“谁也不会料到,桂花苗木价格断崖式下跌,桂花树一下子从富民树变成了愁人木。”
终究,大伙不忍心砍掉祖先留下的桂花树,但也不愿眼睁睁看着不值钱的桂花苗木枯在地里。“想来想去,最后认识到要想实现逆势突围,还是要在桂花上做文章。”母岭村支委、桂花产业支书刘元庆说。
2016年秋天,又是一年桂香时。母岭人终于下定决心,做大做强村里的桂花产业,目光瞄准了炙手可热的农村电商。村里和杭州安厨电商达成合作意向,由安厨的品牌团队出马,帮助村里开发桂花酒、桂花糕、桂花麻糍等系列桂花产品,通过安厨电商平台走出山村,进入大市场,打响桂花产业品牌,实现全链条发展。
是年年底,“母岭香”牌商标注册成功。这意味着,母岭村所有的桂花系列农产品,都将统一以这品牌与世人见面。张雪良很庆幸当年没有砍掉自家的桂树,而且他们兄弟俩还各自发展到30多亩。“桂花拿来酿酒,做桂花糕点、桂花茶叶,我自己再打点零工,一年也有10多万元的收入,日子过得更舒心了。”张雪良笑着说。
去年6月,母岭村开办了一家桂花酒厂,统一销售村里的“母岭香”牌桂花酒,今年已卖出了近8000公斤,到年底预计可卖到70多万元。“我们的桂花产业,通过电商焕发新的光彩,也让村集体从负债190多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增收200万元,比2016年增长了20倍。”母岭村党总支书记邵双贤说。“脑洞”一开天地宽。如今,母岭人的眼光放得更远了:发挥丰富的桂花资源优势,继续做长做强桂花产业链。村里计划投入600多万元,建设“桂花食坊”综合体,集休闲旅游、居家养老、农事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明年10月左右投入运营。“届时,母岭的发展将实现质的飞跃,村集体收入将大幅度增加,更好助力乡村振兴。”邵双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