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磐安等地是浙贝母主产区,过去农民大多采用中药材-大豆、中药材-蔬菜等旱地两熟耕作模式。为提升种植效益,近年来,当地根据浙贝母种植季节和栽培要求,创新种植模式,通过科学接茬、引进良种、适时播种、合理配置,探索出“浙贝母-春玉米-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实现旱地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目前,该种植模式主要分布在东阳、磐安、缙云等浙贝母产区,年推广面积1500亩左右。
产量效益
该种植模式亩产鲜贝母800-900千克,产值2.625万元,扣除生产成本1.6万元,净利润1.025万元。春玉米亩产320千克,产值890元,净利润约550元。大豆亩产150千克,产值540元,净利润约340元。采用浙贝母-春玉米-秋大豆旱地新三熟种植模式,全年亩产值达2.768万元,净利润1.114万元。
茬口安排
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播种浙贝母,次年5月上旬收获,4月上中旬套种春玉米,7月中下旬收获,6月下旬至7月上旬在玉米收获前套种秋大豆,10月中旬收获干籽,土地全年无休。
关键技术
一、浙贝母
选地整地。浙贝母适合土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丰富的沙壤土,要求排水良好,阳光充足。最好不要连作,有利浙贝母生长和预防病害发生。
适度密植。亩用种量200-300千克,亩栽3-3.5万穴。播种后,畦面用大豆秸秆覆盖。
合理施肥。基肥亩施商品有机肥300-400千克、硫酸铵或石灰氮20-25千克、磷肥30-40千克、硫酸钾8-10千克,锌、硼肥各1千克。2月底3月上旬看苗施肥,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
田间管理。出苗前,用除草剂对全田均匀喷雾除草。3月下旬当植株有1-2朵花蕾时摘蕾。摘蕾宜在晴天进行,以免雨水渗入伤口引起腐烂。
病虫害防治。浙贝母病害主要有灰霉病、黑斑病、软腐病,虫害主要为蛴螬,要加强预防。
收获。5月上旬在浙贝母地上部分枯萎后选晴天采挖,规范生产加工,推广浙贝母无硫化加工技术。
二、春玉米
品种选择。选择“登海605”“郑单958”等良种。
播种育苗。选择背风向阳,土质疏松,肥力较好的田块,按每亩大田15平方米做好苗床。每15平方米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0千克加复合肥0.6千克。4月上旬播种育苗。
适时移栽。4月中下旬在畦两侧套栽,亩栽3500-4000株。
合理施肥。移栽后1周左右亩施复合肥10-15千克,商品有机肥500千克,要增施钾肥,大喇叭口期追施高氮高钾复合肥30千克。贝母收后,及时中耕除草培土。
病虫害防治。玉米病虫害主要有纹枯病、锈病和玉米螟等。防治玉米螟时,要注意田间卵孵化进度和幼虫危害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及时用药预防。
三、秋大豆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当地种植、抗性强、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如“丽秋3号”。
适时播种。6月下旬至7月上旬玉米收获前在两行玉米中间套种两行秋大豆。每亩4500-5500穴,每穴播3粒种子。
合理施肥。出苗后,亩施复合肥10千克左右。开花期采用根外追肥,用磷酸二氢钾喷雾,促使粒多粒重。
收获。10月中旬大豆茎叶落黄后收秆脱粒。收获后,秸秆可覆盖在播种后的浙贝母畦面上,作为有机质肥料。
东阳农技推广中心 董航顺
省农技推广中心 姜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