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辉
三门是我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国家重点海水养殖基地。“三门青蟹”作为三门水产养殖的拳头产品,经过16个年头的打造,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价值高达34.57亿元。今年以来,三门县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打造“鲜甜三门”品牌,三门青蟹作为三门小海鲜产业的代表,再一次迎来了发展契机。
三门青蟹品牌发展现状
三门县青蟹养殖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2017年,该县青蟹养殖面积为7.84万亩,年产量360.41万公斤,已建成青蟹主导产业园区6个、精品园7个、标准化养殖基地6个、省级综合农业示范园区2个。
近年来,三门县加快青蟹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大技术投入,与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建立全国首家青蟹研究院,培育青蟹种苗,创新养殖技术,重点突破青蟹病虫害防治瓶颈,做好产业前端支持。成立三门县青蟹产业发展与管理办公室,建立行政、科技、企业紧密相连的服务机制,形成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合力。并以节庆立品牌、以展会推品牌、以媒体扬品牌、以市场固品牌,让“三门青蟹”享誉全国。目前,三门县从事青蟹相关产业的人员有10多万,年创造经济效益10多亿元。
随着青蟹产业的迅速发展,“三门青蟹”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产业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生产经营方面看,品牌使用者的品牌意识较弱,在生产销售中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超标准使用捆扎物等现象,相互之间缺乏合作精神。二是从市场监管方面看,对品牌保护的力度不强。面对违规经营户,产业管理机构只能警示曝光,没有处罚权;行业协会因管理松散,约束力有限;市场监管部门由于缺乏有效手段,起不到震慑作用。三是从宣传方面看,对品牌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公共信息传播的公开化程度不够,消费者对正宗三门青蟹缺乏认知,易发生“卖假”“买假”的事情。
三门青蟹品牌保护对策
(一)强化三门青蟹品牌保护的意识。在生产环节,要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制定养殖标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品牌意识;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开展三门青蟹种苗培育、病虫害防控、单养试验、越冬技术等研究,鼓励生产经营者积极创新养殖模式。在销售环节,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挖掘龙头企业、优秀企业家,将优秀人员吸纳到行业协会,提升三门青蟹品牌形象;构建行商氛围,协会可设立诚信基金,对诚信经营的会员予以物质和荣誉奖励,形成诚信经营的风尚;加大监督力度,鼓励消费者向相关部门检举不良经营企业,加大企业违法销售的成本。在管理环节,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三门青蟹”品牌发展战略规划,把品牌标准化建设、文化内涵挖掘、科技创新、营销模式创新等与品牌保护和宣传结合起来,形成品牌战略蓝图;加大政策倾斜,加大专项资金投入,激发企业和民众对品牌建设的热情;开展三门青蟹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以市场倒逼,规范经营行为。(二)丰富三门青蟹品牌保护的方式方法。要多渠道强化品牌的宣传,坚固民众的品牌意识。一是依托山海文化,成立三门青蟹展览馆,将传统三门青蟹生产工具、三门青蟹艺术品、历届三门青蟹王标本、三门青蟹荣誉等相关事物统一收集、展示,丰富三门青蟹文化内涵。二是建设“三门青蟹”小镇,结合渔家民宿,深入培育“讨小海·抓青蟹”的海俗文化。三是打好文化塑造和活动造势的组合拳,举办三门青蟹主题摄影展、三门青蟹挑拣技巧大赛、三门青蟹绘画大赛、三门青蟹吉祥物设计大赛、三门青蟹发展论坛等,吸引社会各界参与,提高三门青蟹知名度。
要多形式传播相关信息,尽可能消减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是继续有效推进三门青蟹品牌推介活动,持续创新三门青蟹网络淘宝节形式,加深消费者对三门青蟹的认识。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缩短三门青蟹从生产到销售的路径,满足广大用户对青蟹产业信息资源的需求,进行产品追溯。三是开设三门青蟹鉴别课堂,帮助消费者了解三门青蟹、挑选三门青蟹。四是充分利用移动传媒的智能化手段,对进入三门县或相关专业市场的手机用户,及时发布三门青蟹的相关信息。
作者单位:三门县青蟹产业发展与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