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以城镇治理撬动乡村振兴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义桥经验”

  □桑士达 金雄伟 黄坚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决策。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如何加强小城镇治理,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亟待各地探索破解的重大现实课题。近年来,浙江把小城镇作为联结城乡、补齐短板的重要突破口,高位强力启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打开乡村振兴新天地。杭州市萧山区义桥镇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该镇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短板,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初步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值得研究借鉴的小城镇治理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义桥经验”的背景及做法
  义桥镇位于萧山区南部,是渔浦文化的发源地和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为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在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义桥的治理难题日益突出。其中,既有道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等“集镇病”,又有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摆、衣服乱晒、广告乱贴等“农村病”,还有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
  在2017年省市区先后对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出部署后,义桥镇决定举全镇之力,围绕“四个抓”,全面推动这项工作。
  抓规划引领,提升城镇发展格局。一是突出品质优化。委托中国联合工程公司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规划设计,描绘“八大节点、十二条线路”的整治蓝图,确立了计划总投资近10亿元、涉及7大类的31项工程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9个,除渔浦里河古街建设工程外,其余项目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工。二是彰显特色内涵。深挖人文资源,有机融入独具义桥特色的元素,既增加生活配套,又全方位展现义桥经济人文发展历史;引入义桥老底子的商业业态,使其成为讲述义桥故事的重要窗口。三是立足群众需求。在整治前期,邀请镇村干部、居民代表等参与方案评审,收集多条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最大程度满足群众对生态环境的美好需求。同时,有序规划工程实施步骤,把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抓全域整治,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一是聚焦卫生整治,提升环境质量。以国家卫生镇创建为抓手,在全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举一反三、完善举措。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加强日常巡查,真正做到“河长治”。二是聚焦秩序整治,消除各类乱象。以开展交通安全整治大会战为契机,治理“车乱开”;坚持“人防”“技防”两手抓,治理“道乱占”;发挥“四个平台”作用,通过综合巡查管理,治理“摊乱摆”;以村民住宅整治清理专项行动为支点,治理“房乱建”。三是聚焦镇容镇貌,扮靓集镇。坚持“面子”“里子”两手抓,一手抓道路沿线外立面改造,一手抓背街小巷治理,彻底歼灭空中“蜘蛛网”。同时,实现全域雨污分流,彻底消除污水直排、黑臭水体等现象。
  抓产城融合,集聚城镇发展量能。
一是腾挪新空间。对存在安全隐患、影响老街整体环境的建筑,通过地毯式排摸确定整治名单,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劝导相关业主清退搬离。二是增添新功能。实施集镇主要道路综合提升改造,新建公厕、小型垃圾转运站等设施,以“见缝插针”的方式为集镇增绿,并在一些公共空间建设小型停车场、主题公园等,满足居民日常停车、休憩、娱乐等需要。三是引入新产业。积极筹建规划占地1800亩、总投资20亿元的军民融合小镇暨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不断集聚内生动力,助推义桥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抓机制创新,推动整治提速增效。一是建立党建引领新机制。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指挥部设立临时党委,牵头开展各项重点工作,激发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建立管理监督新机制。出台政府投资项目建筑工程管理办法,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在项目现场安装刷脸签到系统,对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等“五大员”出勤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在确保项目高效推进的同时,有效遏制项目转包、违法分包及挂靠等行为,切实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三是建立全民动员新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手册、一封家书、志愿者行动等途径,向群众阐明整治初衷,做好政策解释,赢得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局面。四是建立巩固提升新机制。借力科技手段、市场化保洁机制等,巩固整治成果。
“义桥经验”的启示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补齐生态环境短板的重中之重。目前,多数小城镇在环境卫生、功能配套、特色风貌、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特别是与美丽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相比,小城镇的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一大短板。义桥镇围绕改善提高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从“脏乱差”等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生产生活设施供给滞后、特色缺失、管理薄弱等问题,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的关键环节。小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城乡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义桥镇积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精神文明向农村延伸,持续增强小城镇的内生活力、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力发挥了对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拉动作用。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是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民生问题。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就是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过程。义桥镇不断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大幅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引导小城镇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镇域内居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引擎。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和人口结构,决定了什么样的环境质量。环境综合整治是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倒逼之手。义桥镇通过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改善小城镇环境,腾挪新空间,实施“筑巢引凤”,引入新产能、培育新产业,促进了“凤凰涅槃”和“腾笼换鸟”。
  坚持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小城镇存在的问题,表面上是环境乱象,归根结底是治理乱象。义桥镇通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除了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沉疴顽疾”,逐步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符合治理现代化要求的城镇治理体系,为实现全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作者系省政府研究室原副巡视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