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12年专注一种果子,如今这种果子每公斤卖120元——

任卫智成功实现南五味子规模化人工栽培

  浦江县岩头镇政府近日召开了“南五味子人工栽培现场观摩与开发利用”研讨会。研讨会上,省农科院专家和来自全省各地的果农对基地里一个个红彤彤的南五味子发出由衷赞叹。他们纷纷表示,看好这一产业的发展前景。然而,为实现南五味子规模化人工栽培,浦江伟景家庭农场负责人任卫智花了整整12年时间,累计投入近180万元。
一个偶然,与南五味子结缘
  任卫智是浦江县仙华街道登高村村民,从事餐饮业30多年,现在仍是村中生意红火的东田农庄庄主。做餐饮的怎么会想到去种南五味子呢?
  任卫智说,这要从12年前开始说起。当时他办的东田农庄接待了一位来自杭州的女顾客,该顾客拿着一个红彤彤像葡萄但比葡萄略小且颜色艳丽的果子问他是什么果,任卫智小时候吃过这种果子,一眼认出是南五味子。这位顾客告诉他,她邻居的庭院里种了一株10年树龄的南五味子,有人开价5000元也舍不得卖。随后这名顾客便请他从附近的山上挖几株南五味子苗。任卫智到山上挖了5株南五味子苗,顾客带走2株,给了他1000元钱。颇有商业头脑的任卫智想到这是一个商机,于是,喜欢和新鲜事物打交道的他开始钻研如何实现人工培育南五味子。
  任卫智到山上去挖野生的南五味子,把能找到的南五味子都移栽到自己的试验地里。起初,他认为只要营养足够,人工种植的南五味子一定比野生的南五味子挂果多。结果没想到他栽植的南五味子苗没过多久就开始一批又一批死亡,成活率不足20%。
  经过任卫智的不懈努力,南五味子的成活率提高了,可是成活的南五味子却不挂果。6年后,任卫智不仅解决了挂果问题,还摸索出了一套南五味子人工培植和扦插技术。他说,南五味子扦插压条虽然也能生根发育成植株,但生根困难,掌握技术并不容易。
  在种植中,任卫智发现小果型的南五味子不适合鲜食,因为籽多汁少,直接食用口感不好,但是结果多,成熟时藤上像挂满了小灯笼,更适合庭院美化和城市绿化,由于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比较适合泡酒。
  其间,任卫智了解到附近的山上有一种大果型的南五味子,成熟的果子一个重可达1公斤左右,可当水果吃。于是,他翻山越岭花了一年时间,终于挖到了10余株这种大果型的南五味子。在他的细心呵护下,大南五味子终于成功挂果。之后他又将其繁殖培育,至今共培育了10万余株大南五味子苗。目前,他的家庭农场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南五味子品种选育和种苗培育示范基地,基地种植面积达30亩。眼下,南五味子的果子已成熟可采摘,在钢架大棚下,紫色的果子点缀在绿叶之间,散发着诱人的光泽。
  任卫智说:“采摘期可延续到明年1月,今年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左右,按目前的零售价每公斤120元计,效益还是很不错的。”
一个目标,全面开发南五味子
  五味子俗称“冷饭团”“紫金锤”“黑老虎”“布福娜”等,它的根叫“红木香”,树杆的皮剥下来称“紫金皮”。五味子的果、根、皮都是中药材,它们有不同的用法。《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两种,浙江这边属南五味子。古医书称它药用价值高,有强身健体之效,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失眠。现在很多人把南五味子当作一种水果来吃,味道甜而不腻,且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除了把果实当水果卖,从去年开始,任卫智开始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他把叶子切碎榨汁,用其汁做成天然面膜,用于皮肤保湿。任卫智说,现在南五味子的叶子每公斤能卖到100元,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开发南五味子,做大做强这个产业。
  浦江县农业局经济特产站负责人陈鸿才在研讨会上说:“南五味子是常绿植物,花期和果期很长,有较高的观赏性,发展南五味子种植业与美丽乡村相契合,是一个前途光明的产业。”省农科院的张明生认为,现在伟景家庭农场的南五味子栽培有了一定基础,但南五味子苗种下去到结果需要一至两年,可以尝试在此期间套种其他中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只要广大农户一起共同努力,这个产业可能会变成一大特色产业。
倪燕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