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慈溪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出成效

全市已收集种质材料200余份

  日前,“慈溪大白蚕豆地方品种保护与选育”被列为2018年度慈溪市农业科技项目,以期对该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挖掘。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强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工作,目前已收集种质材料200余份。其中,慈溪大白蚕豆和慈溪冬麦都是入选省首批重点保护种质资源名录的地方品种。
  地方良种资源关系到生物的多样性,是物种遗传信息的一种载体。保存住这些地方品种,就是保存了祖先遗留下来的物种基因宝库,是培育优新品种、建设现代农业,乃至发展生态文明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不少地方良种已濒临灭绝。为了恢复优良地方品种、保留优良种质资源,慈溪市于2015年开启抢救性保护名特优地方品种工作,通过野外调查、农户走访等形式搜集种质材料,持续进行单株筛选和自交,恢复作物典型性状。同时,推进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圃建设,挖掘、创新利用地方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对抗病性、优良性状、特殊生理性状开展基础研究。
  “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重要,我们一直在做品种的提纯复壮,探索培育地方新品种,鼓励市场主体进行产业化生产。”慈溪市农科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收集、保存、整理种质资源,相当复杂繁琐,“我们往往要去相对比较偏远的地方,向七八十岁的老农户请教。”据悉,因地方优质品种种植分散,种植的农户很少,与其它品种混种混收现象普遍存在又造成辨别上的难题。每搜集到一种种质资源,都要仔细甄别才能确定,并进行全国统一编号,再详细记录其学名、原产地、种质类型、物候期、植物学形态、产量性状等信息。
  3年来,慈溪市农科所的工作人员辗转全市各地收集种质资源,埋头于实验室和试种地潜心研究品种特性,积极投身于地方良种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收集种质材料200余份,慈溪大白蚕豆、慈溪冬麦入选省首批重点保护种质资源名录,部分品种如慈溪大白蚕、芹菜、逍林白蒜、白大头(青菜)、脆瓜、青皮绿肉甜瓜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品种得到有效提纯,一些典型性状已经得到恢复,该市的名特优产品“慈溪大白蚕豆”现已投入生产。此外,该市已建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圃1个,涵盖了20余个地方品种,并在长河镇、坎墩街道、逍林镇等地建立了试种展示基地,培育了2个新品种。
陆燕青 涂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