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我省吹响“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号角,培育建设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深化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有效举措,也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最经济有效、最可持续运行的根本途径。金华婺城区第一时间迅速行动,明确职责任务,有效打通农牧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以来,金华婺城区积极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积极培育建设农牧对接绿色循环体,促进全区畜牧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农牧对接引来“凤凰栖”
眼下,正是蕉藕生长的最佳时期。在该区蒋堂镇下汪村,70亩蕉藕长势旺盛,硕大的芭蕉叶层层叠叠,地底下块茎正吸收着营养滋滋生长,预示着今年冬天将要迎来满满的收获。
“这片蕉藕是应杭州客商的订单需求而种,收获后不但块茎可以提炼淀粉,叶茎也能作为饲料使用。”金华市一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阮水明介绍。
其实,像蕉藕种植一样的订单合作,在一康公司还有很多。去年,该公司与诸暨某农业公司开展芥菜订单种植,首期尝试200多亩,当年就收获了1200余吨,平均亩产6吨,质地鲜美的芥菜还赢得了日本客户的赞赏。
订单农业蓬勃发展,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同时,农牧对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为订单农业保驾护航。“所有订单农业,都是基于牧场提供的有机肥。”阮水明道出了客商选择他的奥秘。
原来,如此多订单的背后隐藏的是一家生态牧场。金华市一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牧场,占地面积100亩,现有奶牛存栏1500头,201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奶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是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
自牛场建成以来,秉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每天对所有产生的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出的固体部分约10吨作为加工有机肥的原料,经厌氧发酵后的沼液进行生态消纳处理。目前,该公司依托1000余亩饲料、果蔬基地,大力发展1500余亩订单农业,联合附近1500余亩苗木基地,不但解决了牧场每年产生的20000吨沼液的出路问题,改良了土壤,而且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产量和经济效益,达到了种养结合、农牧双赢的效果。“不仅仅免费提供沼液,只要是农牧对接的农户在种植上有困难,我都尽力帮助。”阮水明说,帮农户采购机械垫付款项,借款给农户缓解资金问题,甚至在年底给农户发福利……“农户帮助牧场消纳沼液,解决了公司发展的后顾之忧,我们是互利互惠、共赢共享。”
借着农牧对接的东风,牧场生态、绿色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如今,走进一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牧场,干净整洁的环境,整齐划一的牛舍,舒适宽阔的空间,奶牛们步态从容地在场地上散步,一副副怡然自得的模样。“为给奶牛们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也为能生产出健康的小牛,近来年我们年年在提升。”阮水明指着正在工作的自动刮粪系统介绍说,这样的系统共有27套,能够实现机械化自动清理粪便,为奶牛及时营造干净环境。
农牧对接结出“致富果”
在婺城区竹马乡向家源村,海拔200多米的黄坞庵,蓝天、青山、绿水、生机勃勃的果园相互呼应,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这里就是婺城区利达家庭农场所在地,40亩锦绣黄桃、80亩红美人柑橘,绿意葱茏。“今年7月底,黄桃挂果采摘,每斤5元的价格被周边客户全部订购,产品供不应求。”利达家庭农场负责人吴启成介绍。
肉色金黄,甜多酸少,香气满溢,风味诱人。说起锦绣黄桃独特的口感,吴启成说这其中有机肥立了大功。为了种植出高品质的水果,他在黄坞庵山上建设了600立方米的沼液储存池,并建有完善的管网体系,通过管道增压系统能将沼液输送至农场每棵果树。眼下,80亩红美人柑橘在有机肥的浇灌下长势喜人,为明年挂果打下坚实基础。
事实上,吴启成还有一个身份,他同时也是金华市华源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之所以既办农场,又办牧场,他道出了缘由。“牧场产生的沼液,通过输送至农场果园,就实现了变废为宝。”
华源牧业有限公司位于竹马乡金店村,是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占地41.19亩,现有存栏生猪5000多头,年可出栏生猪10000头。该牧场猪粪用于沼气发电后,每天产生的50多吨沼液、沼渣成为有机肥料,除了送给周边农户种植苗木庄稼,大部分运送到农牧对接基地——利达家庭农场沼液储存池,成为果树、农作物的有机肥。因为土壤肥沃,生长过程中阳光雨露营养充足,农场的锦绣黄桃个个长得水灵,备受消费者好评也是理所当然了。
如今,农场果园欣欣向荣,牧场向着现代化生态牧场进发,类似的“农牧对接”合奏曲正在婺城大地上不断奏响。
农牧对接筑就“发展路”
果肉饱满,咬一口汁水四溢,酸甜爽滑,那一刻舌尖上的味蕾绽放。这种美妙的感觉,想必品尝过“新春见”柑橘的人记忆犹新。“今年春天,我嫁接了‘新春见’‘红美人’‘甘平’‘明日见’‘由良’等柑橘新品种,共计120亩。由于使用有机肥,我对这些新品种的口味非常有信心。”婺城区岗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胡捷民介绍。
胡捷民之所以对有机肥如此热衷,还得从2008年试种布朗李说起。当年,他怀揣雄心壮志种了多亩布朗李,但是一经推出消费者却不买账。“原因就是使用化肥导致果肉酸涩,口感差。”经过那一次“跌倒”,胡捷民在思考着如何利用有机肥开展水果种植。
与此同时,与其仅1公里之隔的婺城区腾跃生猪养殖场,正在寻找途径解决排污问题。“双方是一拍即合。”胡捷民说。随后,他种植了50亩白枇杷,在有机肥的精心呵护下,酸甜可口的白枇杷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在,农场的白枇杷批发价高至每斤15—20元,还供不应求。”胡捷民坦言,这一切与腾跃生猪养殖场分不开。
在白龙桥镇芦头村,一座徽派宅院,白墙黑瓦青砖,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尽显古朴雅致。这里就是婺城区腾跃生猪养殖场,猪场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生猪存栏1000头,建有沼气池360立方米,田间池700立方米。“养殖场建有废弃物绿色循环模式,每天产生的20吨沼液全部供给长期合作单位——岗峰家庭农场,以及附近200亩的苗木基地,实现废物的资源利用。”负责人王欢娜介绍。
“为推动变废为宝,养殖场自备沼液车为农场提供上门服务,从收集沼液至运输到位,全程由养殖场负责。”王欢娜说,合作3年来,既为养殖场解除排污的后顾之忧,又帮助农场及周边农户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产品品质,推动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更使养殖业走上绿色循环发展道路。
目前,岗峰家庭农场正在加快扩建储肥池,完善管网建设。不消半个月,一个通达农场各个角落的沼液输送管网将充分满足柑橘的营养需求。之前,农场已在管网设施投入10多万元,今年将再加大投入力度,足见胡捷民对有机肥的重视。眼下,有机肥不但让果实品质提升,也让整片山坡的土质改善,原先贫瘠的黄土壤,成为农作物生长的沃土,引得当地村民纷纷点赞。“农牧对接,让养殖场蜕变,也让农业步入上升通道,相信实现乡村振兴指日可待。”王欢娜也在憧憬着。
马晓芬 范映春 戴美艳生态消纳地。本报记者 金国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