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我省食用菌菌种繁育工艺取得重大突破

接种工效提高5倍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走进义乌龙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海鲜菇栽培车间,凉意阵阵,雾气弥漫,一瓶瓶放置在栽培床上的海鲜菇亭亭玉立,洁白迷人。“这些海鲜菇都是采用固体液化菌种生产技术生产出来的。”公司总经理丁奇文介绍说,固体液化菌种工艺彻底解决了以前采用固体菌种所导致的接种工效低、成品率差、产品质量控制难的问题。“使用固体液化菌种每天可以生产菌袋1.2万袋,日产量有6吨,而且生产的海鲜菇产量高、质量好,没有任何污染,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
  据了解,义乌龙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的固体液化菌种设备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团队专门为其量身定制,该工艺包括了1套200升液化菌种稀疏罐、2条半自动接种流水线,可满足日生产1.8万菌袋所需的菌液供应。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新工艺每小时可接种6000袋,接种工效提高了5倍,接种成品率达99.5%。同时,可节约接种环节的生产成本50%以上,缩短培养周期30%,每袋产鲜菇550-600克,产量提高15%-2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记者了解到,“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产业化集成示范”项目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省种植业管理局等研究院团队历经近10年研究而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该成果对食用菌菌种的种性保持、品质形成和高效繁育等菌种产业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在食用菌菌种繁育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并通过专家鉴定,该研究团队已建立起一个集育、繁、检于一体的液化菌种培育中试实验车间,年培养能力10万瓶,相当于一家年产1000万瓶常规固体菌种的大型菌种厂,可满足1亿瓶(袋)食用菌的栽培所需。
  专家介绍,与深层发酵获得的液体菌种相比,固体专用种源无需复杂的发酵系统,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避免了深层发酵可能导致的菌液细菌感染缺陷,而且固体专用种源使用时只需用无菌水直接液化、稀释即可接种,无需再经深层发酵培养。稀释后的菌液菌丝悬浮,无固体残渣,适宜自动接种。
  据统计,固体液化菌种新工艺已在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灵芝等菇种中累计推广1500多万袋,新增产值7500多万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