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季节。作者李慧在《光明日报》撰文说,农业生产离不开人,粮食的丰产增收更离不开人才,然而农业行业的人才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大痼疾。
在智慧农业发展领域,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无论是智慧种植业还是智慧养殖业,都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切入点和依托。以无人机植保、精细化养殖、农机自动驾驶、数据平台服务为主要实现形式的智慧农业,受到人才短缺以及从业者技能水平低的困扰。
从农业粗放式管理到精耕细作,离不开科技变革与创新思维,从机械化生产到开创“互联网+农业”之路,则要靠劳动力素质提升与人才战略支撑。农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也是一个投资回报周期长、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产业,需要艰辛的付出和长期的坚守。只有爱农业、懂农业,才能克服浮躁心态,把急功近利转化为立足长远,才能通过改革创新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工业呼唤工匠精神,乡村振兴同样呼唤工匠精神。
振兴乡村需要壮大“匠心农人”队伍。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农业农村人才的成长打造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渠道,打造千千万万名高技能大国农业工匠。要从政策、资金及技术等方面对乡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各种能工巧匠给予支持,激发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为乡村注入新的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