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胜高
9月23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如约而至。在此期间,各地农民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展示丰收成果、表达丰收喜悦。亿万农民在这一天收获了更多认同感、获得感和成就感。未来有必要保持这种“温度”。
保持农民丰收节的“温度”,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振兴,农民是主角。要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需要让广大农民长时间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这样才会使农民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乡村振兴的活力更强。
保持农民丰收节的“温度”,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通过农民丰收节期间的庆祝活动,各地农村都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有的展示了名优土特产,有的展示了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的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乡土文化,等等,这些恰恰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契机。各地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将相关产业做大做强,促进本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此带给农民更多实惠。
保持农民丰收节的“温度”,也是办好未来的农民丰收节的需要。为使今后的农民丰收节更加出彩、更加符合亿万农民的期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营造全社会关心农民的社会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持农民丰收节的“温度”,其实是在为下届农民丰收节攒人气、做铺垫。
需要指出的是,各地党委、政府要通盘考虑,精心布局,做细致入微的工作。尤其要将农民丰收节所引发的连环效应与本地“三农”工作整体布局结合起来,借力农民丰收节“温度”,拉动本地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广大农民朋友也应珍视农民丰收节的“温度”,趁热打铁,发挥各地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以丰收节为契机,在乡村振兴中做出更大成绩,让生活更幸福、农村更美丽。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