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创业

“墙布大王”吴礼清转型种药材

  近日,笔者走进开化县中村乡光明村,窄窄的村路边开着簇簇白菊,再远处则是不知名的点点翠绿。
  “远处的也是中药材,是前胡和白花蛇舌草,去年种下的。今年采收的主要是七月菊,目前已接近尾声。”礼亲家庭农场负责人吴礼清介绍,种植七月菊期间,他专门聘请了安徽种植专家做技术顾问,每隔半月进行一次生物防治。
  在中村乡,吴礼清早已小有名气。上世纪90年代末,吴礼清作为开化县的惟一代表,荣膺衢州市“十佳来料加工经纪人”称号。
  1992年5月起,经朋友介绍,吴礼清开始做墙布生意,还成立了中村乡黄麻专业合作社。“我们的墙布主要采用麻、草、竹片、芦苇等原料制作,所有工序无任何化学处理,因此又被称为天然墙纸。”吴礼清介绍,他的产品热销海内外,销往俄罗斯、美国、韩国等国家。2012年,吴礼清的黄麻加工点分布在马金、华埠、池淮、音坑、村头及开化县城,附属产品加工工人达2000多人。
  “墙布大王”为何种起了中药材?原来,吴礼清的生态墙布胜在纯手工、纯天然,但近年来,老手艺人渐渐凋零,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不愿继承制作工艺,产业远不如从前。2016年,吴礼清将目光锁定在中药材种植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养生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这是今年新建的加工间和仓储间。”说话间,吴礼清带着笔者来到山坡上的一幢蓝色房子前,走进其中,见有一个占地20平方米的冷库和4台烘干设备。“4台烘干机一次共可烘干150公斤鲜花,主要通过生物质颗粒燃烧供热烘干。同土灶烘干相比,可以提高工效,环保无污染;同电烘箱相比,节约加工成本。”吴礼清介绍,生物质颗粒燃烧供热烘干这一模式最初用于茶叶加工,后应用于中药材烘干环节。“鲜菊花烘干共需要72小时,历经3次加温,可达到最佳烘干效果。”经多次尝试,吴礼清已经掌握其中门道。他从冷库取出已经烘好的菊花,菊花花瓣完整,花形漂亮。“今年,10亩七月菊亩产150公斤鲜花,产量不算高,还在试种阶段。”吴礼清相告,眼下,他在何田乡流转了200亩荒地种植覆盆子,在中村乡流转了105亩土地种植前胡、白花蛇舌草、七月菊、金丝黄菊等中药材。
  吴礼清说,等他摸索出适合当地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之道,想带领更多村民种植中药材,走上致富路,就像当年制作墙布一样。
吕涵 吴莉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