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创业

石新法:让西红柿“嫁”给枸杞

  •   枸杞西红柿你听说过吗?4年前,浦江农民石新法通过枸杞嫁接西红柿组合技术培育出了枸杞西红柿,成功突破木本和草本不能远缘嫁接成活的禁区。去年,石新法利用枸杞培育西红柿苗的创新技术,获得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十强中的第七名,获初创组优胜奖。如今,该技术已实现成果转化,枸杞西红柿除在省内种植外,已推广至云南、海南、江苏等省试种。
      据介绍,石新法将西红柿新生芽苗与枸杞砧木进行嫁接培育,并通过对嫁接成活的枸杞西红柿植株进行专业授粉,培育出了丰产、优质、抗寒、抗旱、抗病害的枸杞西红柿,有效解决了西红柿青枯病难题。
    从人参果转战枸杞西红柿
      2008年前,浦阳街道同乐村村民石新法一直从事废旧塑料生意。不过,他觉得废旧塑料生意容易污染环境,干不长,总想着换个行业。有一次,他去海南旅游,看到街上有人在吆喝卖人参果。石新法随即想到,假如能通过嫁接技术培育出一种长得像人形的人参果,就更加稀奇了。敢想敢干的石新法从2010年起,就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将野山参与普通人参果进行嫁接,用杂交后的苗木进行种植,让椭圆形的人参果长成了“葫芦娃”的外形。随后,他又通过声光控制生长等科技手段,让其长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经过近5年的培育,石新法终于成功把人形人参果推向了市场。
      石新法说:“当时,我的人参果卖到200元一个,很快引起了山东一些种植户的注意,他们用模子套在葫芦上进行模仿。”由于高价人参果娃主要用于供奉、泡酒,石新法感觉人参果娃市场难以做大。与此同时,一个种西红柿的老人给了他研究枸杞西红柿的启示。
      石新法说,这个同村老人的西红柿就种在他大棚边上的田里。2010年,眼看老人的西红柿到成熟期了,但青枯病一发,田里的西红柿都枯死了,结果颗粒无收。老人心痛地对他说,要是有什么办法让西红柿不会得这植物中的癌症——青枯病就好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青枯病总是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成为西红柿种植中的一道难题。用枸杞嫁接过人参果枝条的石新法,决定用枸杞嫁接西红柿试试。
    成功嫁接出枸杞西红柿
      石新法发现,西红柿和枸杞同为茄科植物,但不同属,两者都是浆果,进行杂交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两者也有较大的差异。枸杞是木本植物,分类上属枸杞属,西红柿是草本植物茄属,两者之间的杂交属于属间杂交,因为亲缘关系较远,杂交可能会出现不亲和现象。石新法认为,要想实现两者之间的遗传物质交流,就必须找到一种途径打破两者之间的不亲和性。一次次嫁接试种,一次次失败,但石新法没有放弃,经过多年的探索,最后将枸杞定植后,通过与西红柿嫁接,再利用枸杞花粉授粉进行有性杂交,终于在2014年培育出了具有抗旱、抗寒、抗病虫害能力的枸杞番茄。“西红柿属草本,植株的枝干多汁而柔软,而枸杞是木本,枝干坚硬,耐寒抗旱能力强,两者嫁接后使得西红柿植株变得粗壮,提高了耐寒抗旱能力,而且有效解决了青枯病问题。”石新法说。
      经农业农村部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检测,枸杞西红柿比普通西红柿的营养成分明显提高,每100毫克含硒0.19毫克,比普通西红柿增加近20倍;每100克枸杞西红柿含有枸杞多糖0.73克。据了解,枸杞多糖对儿童的成长和老年人的抗衰老均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石新法培育出枸杞西红柿后,引起了一些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关注。浙江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楼兵干做过多年实验室和田间西红柿抗青枯病病菌试验,他把同等量的青枯病病菌注入枸杞西红柿和普通西红柿,发现普通西红柿感染病菌后植株枯死,枸杞西红柿安然无恙,具有较强的抗青枯病病菌能力。
      2016年,石新法对枸杞西红柿嫁接技术进行了专利申请,并成功利用枸杞培育出西红柿苗10万余株,探索出了枸杞西红柿种苗培育配套种植生产技术,创建了浦江县枸杞西红柿科技示范基地。如今,浦江县枸杞西红柿科技示范基地已成为省内首个枸杞西红柿种苗培育与种植生产基地。
      从2016年起,枸杞西红柿除在本省种植外,还推广至云南、上海、福建、江西等省市,示范带动了西红柿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倪燕英
    石新法把西红柿成功嫁接到枸杞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