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希师
“碗窑美,最美是山水,村口大坝锁蛟龙,月亮湖上仙人会……”地处江山市东南郊的碗窑乡素有“江山城市后花园”的美誉,一首《碗窑美》更是增添了人们对碗窑乡的向往。9月14日上午,以“秋日欢歌,醉美碗窑”为主题的庆丰收活动,在碗窑乡凤凰村举行。
当天上午,在江山市碗窑乡凤凰村的文化礼堂内,锣鼓喧天,一派欢腾。好客的凤凰村村民们备好麻糍、米糕等点心,和四邻八村的村民们一起,唱着村歌欢度首个农民丰收节。村歌《我和凤凰一起飞翔》《红糖飘香》《好客赵家》及舞蹈《希望的田野上》等近10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丰收节,当然少不了麻糍,它是江山人庆祝丰收的传统食物。在一个个石舂前,村民们扬起木杵,接连锤打着石舂内的糯米,不多时,糯米就变成了一个个圆滚滚的团子。趁热蘸上香甜的底料,诱人的味道让人食指大动。
除了麻糍,现场还展出了紫苏蛤蟆、粽子、芋艿饼等一项项农家传统小食,传递着村民的匠心和秋日的收获。江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还为现场的凤凰村村民发放了《江山农耕文化丛书》。
嘴里尝着香甜的麻糍,耳边是村民们分享丰收成果的喜悦笑声,和谐欢乐的氛围让人很难想像这是一个下山搬迁安置村。记者了解到,凤凰村成立于2010年,村民来自塘源口、张村、廿八都等乡镇。戴初培原是廿八都镇兴墩村人,因交通不便,之前一直在江山市区租房从事来料加工,下山搬迁后,他把加工点搬到凤凰村。现在,有近50名村民帮他加工,代加工村民每天有40元左右的收入。“现在家家都是小洋房,家门口就有小学、幼儿园,中学也不远。”从张村乡双溪口村搬来的林建华感慨不断,连周边村的村民都羡慕他们的好生活。“我们从山里搬到了凤凰村,住房条件好了,孩子上学方便了,钱也能在家门口赚到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丰收。”林建华说。
碗窑乡的火龙果种植户徐正浩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火龙果产量喜人,“我的火龙果基本上都被客户订购完了,卖到了杭州、上海这些大城市,这就是我们果农的大丰收”。
在过去的一年里,乡里也迎来了大丰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7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112.36%;完成国民生产总值3.65亿元,同比增长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83元,同比增长10.1%;完成招商引资7000万元。凤凰村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村、金龙村及和源村被评为衢州市森林村庄。
一个个荣誉的获得,体现的是发展的成就;一张张百姓的笑脸,洋溢的是满满的获得感。下一步,碗窑乡将大力发展“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养生”新型业态,发展养生游,不断完善碗窑作为浙江省养老养生示范基地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碗窑乡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弘扬碗窑的农耕文化、推广农业科技、开拓农村市场,更好地丰富农民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