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碧芳 文/摄
科技强农汇精彩,天姥山野庆丰收。9月19日,在新昌县首届农民丰收节上,1米多长的冬瓜、硕大的晚秋金果梨、风味独特的软枣猕猴桃、茶园中耕机、薄壳山核桃挂果苗木……无不展现出科技农业的魅力,演绎了一曲农民丰收的华美乐章。
在农业“五新”科技成果展示区,设计生产了新昌县第一台茶园中耕机的王伯才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的茶园中耕机经过多年的改进,如今一天能轻松翻耕10亩茶园,它小巧、灵活,让农民种茶更轻松。“这次带着中耕机来参加首届农民丰收节,我感到很荣幸,更激励我要加大投入,研制出性能更好的机械,为乡村振兴尽自己的一份力。”茶叶作为新昌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新昌倾注最多科技力量的产业。从山头到杯中,新昌茶叶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闪烁着“科技之光”。
1990年,东茗乡农民张志汀发现一株发芽特别早的茶树,自主培育出了一个茶树良种——“东茗1号”,该品种芽叶厚实,抗寒能力比较强,炒制后外形扁平、光滑、嫩绿,已在县内外普遍种植;1998年新昌县捷马机械有限公司的王伯才设计生产了第一台茶园中耕机,有效解决了茶园耕作与除草难题;2012年新昌茶人梁宏亮发明生产了“名茶采摘机”,一天的采摘量至少是一个工人的10倍以上;1996年回山镇柘前村农民丁水芳发明的扁型茶炒制机,大大减轻了茶农的劳动强度;春茶好喝难储存,新昌县群星实业有限公司发明的茶叶常温杀菌保鲜剂,使春茶在常温下可以保存18个月之久。如今,新昌茶产业链总产值已超28亿元,在一些山区,茶业收入甚至达到农民收入的二分之一。“在这次农民丰收节上,看到了不少新品种、新技术,长了不少见识,可谓收获多多。”一直围着一株挂着果子的薄壳山核桃转的新昌羽林街道年岙村村民王永苗露出了满足的笑脸。养了28年鱼的王永苗,现有鱼塘30多亩,近年来在鱼塘四周陆续种起了桃、梨、冬枣等水果,搞起了垂钓、水果采摘等休闲农业,他对记者说:“与香榧比,薄壳山核桃挂果早,产量高,我打算在鱼塘边上种些薄壳山核桃,丰富采摘游。”丰收节上,不仅展出了中耕机、炒茶机等新型农机,还有新甜糯88玉米、辣木、软枣猕猴桃等新品种以及香榧早实丰产生态栽培、三叶青驯化栽培等新技术,更有省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的农业科技推广集市……一场农民丰收节,处处“跳跃”着科技强农的音符,展示着新昌农业“资源不足科技补”的智慧。
与大佛龙井并称为新昌的“一大一小”的小京生,近年来通过种子提纯复壮,双季嫩花生栽培模式创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加工等,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亿元产业。
薄壳山核桃这个国外引进的品种,在新昌林农的努力下,嫁接成活率从10%提高到了70%以上。
……
如今的新昌现代农业,从茶产业一枝独秀,到小京生、中药材、高山蔬菜、观光果园、名贵花木等百花齐放,从农林第一产业到农林产品加工业,到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实现了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
新昌县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丰收节不仅要展示丰收的成果,分享丰收的喜悦,更要向农民提供日新月异的农业科技成果,增加发展后劲,以期待来年获得更大的丰收。当天,新昌县还与浙江省农科院签订了“科技兴农”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下一步科技强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