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茶通过扦插,“整容”成黄茶,这是景宁慧明红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何盛彬的一手“绝活”。通过这手绝活,何盛彬的茶园实现了身价翻番,百亩黄茶的产值达到了近百万元。
灵感来源于瞬间。有一天,何盛彬在茶园里转悠,看到有几棵黄化的茶树。黄化了的绿茶氨基酸含量更高,口感也更好,这让他看到了商机。能不能对黄化的茶树进行改良,成为真正的黄茶?为此他对黄化了的绿茶进行了“整容手术”。
所谓“整容”,就是通过截枝扦插、“输液”、术后护理、断头这四步,再经过几年的选苗、育苗,黄化的绿茶树渐渐长大、成熟,最后成为黄茶。
“黄茶因为比较娇嫩,多在采摘季早晨9点后采摘,因为太早雾水比较大,容易造成茶叶破损,所以采摘也要格外小心。另外因为黄茶的氨基酸含量和水浸物总量比绿茶更高、更多,所以黄茶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价格也更高,绿茶名茶每公斤卖1600-3000元,而黄茶每公斤能卖到7600-9600元。”何盛彬介绍道。黄茶为公司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但他却不满足于此,继续琢磨能否最大限度将黄茶各部分都利用起来。
在公司的稻田鲤鱼基地,每到九、十月份收割完稻谷后,就开始捕鱼、熏鱼,制作鱼干出售。而熏鱼所需用的材料中,有一种“秘密武器”,那就是茶末。
炒制黄茶时会筛出不少茶叶末子,量大还没什么用处。但熏鱼时加进茶末,不仅能去腥味,还会给鱼带来别样的风味。“以前不使用茶末熏出来的鱼干只能卖240元一公斤,经过茶末熏制的鱼干能卖到360元一公斤。”何盛彬说。
除了茶末被利用起来外,何盛彬又开始研究其他废料。给茶树“整容”的最后一步是“断头”。为了让喜阳光的黄茶晒到更多的阳光,修剪时会剪下大量的枝条。这些枝条一般都是任由它们烂在地里做肥料。
这回,何盛彬把它们捡了回来再利用。在他的设计和制作下,如今修剪下来的废弃枝桠被做成挂饰、摆设、屏风……这样的工艺品也让茶香味留得更久。据何盛彬介绍,好的工艺品能卖到1200多元一个平方米。
如今,在慧明红实业有限公司的茶叶基地,三四月采春茶,五至八月做红茶及黄茶,九十月收水稻,十一至十二月熏鱼干,企业月月有事干,天天有收入。茶叶“整容”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还让公司整出了一条“黄富美”的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姚驰 杜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