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到2020年,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800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面积达到100万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到1000万亩次,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药使用量比2017年减少2%以上。日前,省农业厅印发《浙江省农药减量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下称方案)。方案提出了我省农药减量3年目标,明确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科学用药水平明显提升。
根据方案,我省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大力推动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融合发展,推广农药减量技术,推进植保领域“机器换人”,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减少不合理农药施用,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为实现农药减量目标,方案提出了技术措施,即根据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点做好“控、绿、替、精、统”。
“控”,即控制病虫发生危害。根据不同作物、不同时期以及病虫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点病虫,狠抓关键时期,组织实施分区治理、分类指导、联防联控。“绿”,即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推进病虫防控生态化治理。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达到少用化学农药的效果。“替”,即推进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的现代植保机械,加快淘汰跑冒滴漏的低效落后植保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提高农药利用率。“精”,即加强精准科学施药。对田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统”,即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统防统治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和覆盖率,进一步解决散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